1126~1205赴台學習補記——親切的台灣阿母

在佛光大學參訪期間,我們在陳尚懋主任的率領之下,來到蘭陽博物館。

在館內偶然認識這一對兄妹和母親。這位慈祥的母親問我從哪裡來?我說來自馬來西亞,老人家大感震驚,“馬來西亞很遠哩!你怎麼來?”我說我乘坐飛機來。

我說我媽媽的頭髮跟她一樣漆黑,老人家聽了很高興。後來我邀請他們和我合拍一張照片留念。

拍第一張照片的時候,偶然注意到老人家擺了一個“V”手勢,我要求再拍一張,大家一起舉手,擺出“V”手勢。

在博物館內,我們交換了電話號碼,找一天我要撥一通電話給老人家,讓她驚喜。

1126~1205赴台學習補記——自力更生最光榮

在宜蘭街頭看到這名女孩子的表演,一名大學生為了人生理想,堅持要讀完大學,更堅持要玩音樂。

聽她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很簡略,但可以理解她的意志力是堅強的。觀賞她表演敲鼓,那種充滿自信的神態,純熟的技巧,還有那忘我的笑容,她不只陶醉在自己的敲鼓節奏中,觀眾也隨著她一起陶醉在音樂裡。

給那些曾經刻苦讀大學的朋友回顧走過的心酸路,也給正在就讀大學的孩子們參考,自力更生最光榮啊!

1126~1205赴台學習補記——永記在心的國歌和國旗歌】

在南華大學參訪期間,有幸參觀《筆歌墨舞》書畫展。

其中一幅字的文字是我最熟悉不過的中華民國國歌和國旗歌。欣賞書法的同時,兩首歌的旋律在腦海裡迴蕩,當年在台灣留學和畢業後在南投竹山國中實習任教的情景,一幕一幕映現在腦海中。

很欣慰有機會看見這樣的作品,我也向作者致敬!

遊鄭州西安賦歸偶感

盼望的日子总是漫长,欢愉的时光却是稍纵即逝,八日神州之行,顿化美丽回忆。

八日来大家共机又同车,相携以共济,尤其可贵处,途中仍惦念未能同行之同事,特集资购买土特产待回校之日以共享,伙伴情谊,殊为可贵!

昔日学生,如今负笈中原深造,欢聚尽显师生融洽之情。至于传达乡情,其意切切,实感欣慰之至!

徜徉于西安、安阳、洛阳与郑州古都,怀想古圣先贤,中华文明之光,为我炎黄子孙之荣也。又盛赞中国当今之强盛,已成执世界牛耳之势,海外华人与有荣焉!

于西安参观张少帅故居,抄其九十华诞寿宴会上答谢词与同仁等共勉,曰:“我虽然是年迈了,但是假若上帝有旨意,我为国家,为人民还有能效力的地方,我必定尽我的力量,我所能做得到的地方,我还是照着我年轻时一样的情怀去做。”

教书育人之路何其漫长,于兹赋归日,明朝再登新征程,培群独中有梦,我愿与大家共圆之。

出坡開會補記

昨日午間由笨珍赴新加坡華僑中學校友會出席會議,一日之間往返於兩地。偶然想起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特仿作以自娛。

仿李白《早發白帝城》題一絕——《午發笨珍城》

午辭柔佛艷陽間,
咫尺獅城一日還。
兩岸車龍接不斷,
輕車已過振林山。

18-3-2018

出國開會

今天偕同林青賦董事長及沈俊豪總務到新加坡華僑中學和該校校友會成員商討【稻穗垂首——緬懷陳期獅校長舞台劇】事宜。

出門之前,我跟同事說我要“出國”去了,同事說道在柔南地區,去新加坡都習慣說“出坡”,畢竟新加坡離我們太近了。

想想也是,新加坡過去和馬來西亞是一體的,柔新兩地來往頻繁,兩地的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來出國乎?

將來有很多機會到新加坡去進行各種活動,如果我隨意說我出國參加會議、出國參訪、出國交流等,也沒去多遠,一腳跨出去,就在新加坡。呵呵! @ CIQ Check Point Johor Bharu

重訪竹山國中

当年在台湾师大结业后,我被分发到南投县竹山镇的竹山国中实习,一年后毕业返国。
离开竹山已经24年了,我虽然好几次回到台湾,然而总是没有机会回到竹山镇去看看竹山国中。我离开竹山国中那年是1991年7月。8年后,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南投县正是重灾区,竹山国中也无法幸免,整座校园受到地震的破坏。
很感谢岭东科技大学刘凯平秘书抽空带我去看看那座令我我魂牵梦绕的淳朴小镇。
来到竹山国中,往事从记忆的匣子中汹涌而出,然而,我再也看不到竹山国中当年的原貌。
我来到了当年居住过的单身宿舍角落,那里只剩下一道破墙,看了真令人感伤,唏嘘不已。走在校园中,那两颗百年老树幸好还存在。还有学校中间的广场,四周的景物改变了,然而我却永远记得实习那一年,每天在广场上和全校师生一起唱国歌、国旗歌,还有南投县歌。
在校园中流连一阵子,然后就到镇上去吃一碗肉圆,那想念不尽的道地小食,一入口的感觉竟然是激动啊!这24年来,我想再尝竹山肉圆,却只能梦里去寻找,想不到24年后,我又有机会吃到,怎不令我激动呢!

一季的寂寞

180694_1706284811834_7316503_n

2010年11月29日,我代表董总率领一支独中行政团队到中国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一项培训班课程。12月10日返回马来西亚。

那是一个深秋的季节,在华师大那十天的日子,我不知多少次在深夜里的梧桐树大道上,冒着严寒踱步沉思,走着走着,重新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是一季的寂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