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唱好新年歌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有人評論黃某的新年歌,聽完評論,再去網搜這首歌,認真聽了一遍,感嘆為什麼他會把新年歌唱成這樣?

想到最近學校裡每天都有學生通過廣播系統點歌寄意,寧可重複聆聽那些千篇一律祈求美好且充滿正能量的新年歌,我也不願意讓黃某這首備受爭議的新年歌進入校園。於是下了一道禁令,以免玷污神聖學府。

慶祝農曆新年是華人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慶,也是我國華人身份認同的最基本要素。我國華人的祖輩來自中國,所繁衍的下一代,都已成為我國公民,而中華文化卻繼續傳承,形成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本地新年歌具特色

如果深入探討,我國華人在農曆新年期間愛聽新年歌,其實源於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們在農曆新年期間所聽到的新年歌,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國華人數十年來也大量創作具有華人文化特色的新年歌,人們都百聽不厭。

談到慶祝農曆新年的文化意義,也無需在此贅述,但人們總該明白一個道理,過新年無非是要送舊迎新,總結過去的生活經驗,展望新的一年裡繼續追求美好願景,這是每一個華人家庭對孩子的生活教育,也是文化教育。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讓每個人明白儘管在生活上面對各種考驗,但總要以正念戰勝一切,才能邁向美好。

聽了黃某的新年歌,很好奇為什麼好好一首新年歌,偏要把反華意識融入其中?歌詞盡是映射當前的中國政治情況,甚至還嘲諷中國領導人。作曲人的音樂才華固然毋庸置疑,但歌詞內容竟是令人不堪,尤其正值新年前夕,對很多人來說,聽後嗤之以鼻而已。

非禮勿聽

我們要過一個好年,必須要有傳承中華文化的正念,填詞作曲的人,他們看待世事固然有自己的觀點,在民主社會中,我們只能尊重他的個人選擇,畢竟最終所引發的社會效應,就由當事者去面對世人的眼光。我們也知道在全球華人世界中,批評中國政治的人肯定不少,然而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又何必自討沒趣呢?

我想起《論語》中有一段文字記載顏淵向孔子請教如何行仁,孔子告訴顏淵行仁的要領之後,顏淵又問如何實踐。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對於新年期間如何看待那些莫名其妙的新年歌,孔子這番話大概是最好的答覆。

2024年2月6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https://guangming.com.my/%e3%80%90%e6%b8%be%e5%bf%98%e6%98%a5%e7%a7%8b%e3%80%91%e8%ab%8b%e5%94%b1%e5%a5%bd%e6%96%b0%e5%b9%b4%e6%ad%8c

文言文教學的意義

台灣一名中學語文老師發表批判台灣教育改革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震撼了台灣輿論界,也令許多台灣語文老師感同身受。

在我的手機其中一個群組裡,也有人在議論,但欣慰的是,作為留台人,大家都保持冷靜的態度,畢竟沒有比關心馬來西亞教育來得更重要。至於台灣的社會議題,反映了當地的客觀現象,未來台灣的任何動向,尤其在政治方面,難免會牽動海外華人世界的心,也是自然之事。

文言文乃思想精髓

對於那位台灣老師批判台灣教育部現行的“108課綱”,其中提到中學文言文的篇數刪減到只剩下15篇,而且所刪除的竟然都是經典名篇,其中包括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直讓語文老師痛心不已!

我對台灣的其他社會議題了解不多,但對於語文教材,倒是非常留意。我在30幾年前負笈台灣師大攻讀國文學系(中文系),對文言文教學有所掌握,也發現當年在中學時期所讀過的文言文,所有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章,台灣同學也同樣讀過,尤其那些關於品德涵養、人格建立和生命覺知的經典文言文名篇。

我非常贊同這位台灣老師的觀點:國文(華文)教學最核心的意義,就是要從傳統精緻文化的學習中,建立文化主體性的覺知,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學習處理並跨越現實的挫折,拓寬生命的視野。回想過去從中學到大學時期所學習過的文言文,它們不僅僅是語文材料,也是文化教材,可見華文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教導如何掌握語文,更重要的是從文言文教學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精髓所在。

看到這名勇氣可嘉的台灣老師發表正義凜然的批判言論,我肅然起敬。然而,我更關心的是我國的中學文言文教學,絕對不能走向台灣那種發展模式,我們通過華文教學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決心必須貫徹下去,尤其作為我國華文教育運動核心部分的華文獨中,在處理華文課的文言文選編時,必須把文化主體性覺知、生命意義、面對人生挫折和開拓生命視野的哲思擺在最重要的地位。

語文不能只有工具價值

縱觀全球華人世界,文革之後的中國,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曾遭到破壞,台灣在兩蔣時期曾號稱中華傳統文化復興基地,如今已不在乎中華傳統文化盟主的地位了。在海外地區的華文教育,只有我國最完整,仍然沒有放棄民族文化記憶。

對現在的學生而言,文言文教學並不討好,但在獨中的華文教學中,它占據重要的地位。在華文課教學中,如果失去了文言文,就等於失去了靈魂,華文若只剩下工具語文的價值,那肯定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恥辱。

2023年12月12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

https://guangming.com.my/%e3%80%90%e6%b8%be%e5%bf%98%e6%98%a5%e7%a7%8b%e3%80%91%e6%96%87%e8%a8%80%e6%96%87%e6%95%99%e5%ad%b8%e7%9a%84%e6%84%8f%e7%be%a9

请停止激进种族言论

最近的日子令人感到厌恶的事情,莫过于某位政坛老者经常发表激进种族言论,我相信华社和印度人社会早已厌恶到极点,那种说不出的厌恶感,简直无以复加。

我是一名热爱马来西亚的教育工作者,我只会告诉我的学生,还有我的孩子,各族人民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翁。各族人民的先人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不同的地区,在这片国土上,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很多代了,我们互相依赖,只为了要维持一个国家。因此,从过去的历史年代直到今天,我们都完全接受这是一个多元种族文化的国家,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被华社誉为“族魂”的林连玉先生,也被印度人社会誉为“我国母语教育之父”,在他遗留下来的许多掷地有声的言论中,其中有一句话出现在1954年10月18日《教总反对改方言学校为国民学校宣言》中,“我们华人成为马来亚国的国民,是以尽义务、效忠诚为条件,不是以弃母语、毁文化为条件的。”

这句话放诸我国各族人民社会皆准,各族人民在宪法的保障之下,凭着自由与人权的原则,以和平的方式在这个国家传承自己的族群文化,也从各自的文化信仰中找出文化共识和普世价值来共同维护多元种族文化国家应有的共存共荣精神。千万不要用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化政策来伤害我国人民长久以来所维护的马来西亚文明,我们何尝不知道上述那几个国家为了要施行同化政策,不惜通过残酷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来逞凶,然而我们不可能在这个年代继续包容这种恶行。

虽然激进种族言论不会获得我国统治者和政府的支持,但政客有意无意散播可怕的激进言论,必然会对大众产生不良的影响,万一哪天国家发生不可预测的危机,不排除有人会操弄种族情绪,那国家就大不幸了,不可不慎!

想到那位经常玩弄激进种族言论的老者,无言以对,只能援引《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的一句话来回应,“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句话是我在高中时期从华文课本学来的,非常适合送给这位老者。

2023年11月21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歷史教育的影響不容小覷

最近從社交媒體中看到朋友轉發分享有關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內容出現偏頗和錯漏現象,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我國中文媒體Astro本地圈進行系列報導之後,會不會引起各民族社會的反響,目前看不到,甚至在華社也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

談到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出現偏頗和錯漏問題,有識者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但能不能糾正過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並不樂觀。尤其歷史科已經淪為考試科目,學生能不能從歷史教學中以古鑒今、打開歷史視野和建立國際格局,在填鴨式的教育環境之下,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去探討。就算有人認識到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出現變本加厲的倒退,也只能無奈以對而已。

前年疫情開始的時候,全國進入行動管制狀態,我居家辦公之際,閱讀了已故新加坡著名南洋學家許雲樵幾部關於馬來亞歷史的巨著,讚嘆馬來西亞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然而我們所熟知的馬來西亞歷史,從中學歷史課本中讀到的,一般上都強調從馬六甲王朝開始,在這之前的歷史,除了原始時代和世界各古文明之外,從上古到中古時期的歷史事跡,一般上甚少著墨,對於中學生來說,他們怎能理解馬六甲王朝之前,這裡就曾經長期存在印度古文明,而這些古文明對我國多元種族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還有就是從上古到中古,中華文明的影響也波及這塊馬來土地,只是沒有像印度文明那麼深刻。

老師照本宣科

我從許雲樵的著作中看到他貫通了從上古到現代這兩千年來的歷史敘述,所引用的參考書籍,單就中文書籍部分,就涵蓋了從中國漢朝到清末兩年多年來歷朝歷代的歷史典籍。我突然有一個感觸,原來要把馬來亞歷史學好,就必須要從中國歷史典籍中找到可信根據,畢竟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歷史的民族,這也是中華民族祖先留給後人的文化貢獻。

中學歷史教學要如何打開新局面?我覺得國民中學的歷史教科書思想格局在種族和宗教因素的影響之下,難有突破。國民中學的歷史老師如果還不能從歷史教科書中看到偏頗、扭曲和錯漏的現象,只能照本宣科去灌輸給各族學生,那麼可以預見將來的馬來西亞人,歷史知識是蒼白的,更遑論培養出應有的歷史素養,也談不上什麼國際觀,這樣的歷史教育,無形中削弱了國民的競爭能力,這是國家的損失,政府難辭其咎啊!

2022年1月25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找回歷史尊嚴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視頻,內容關於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發生錯漏和罔顧史實,準確來說,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無視我國是一個多元種族國家的事實,片面強調以馬來人和伊斯蘭文明價值觀,這個情況已存在多年,且只有走向變本加厲而已。

根據所知,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內容涉及中國歷史朝代,竟顛倒了唐朝和宋朝的先後順序,還有更嚴重的,就是抹殺非馬來人的建國貢獻。至於華人在我國獨立之前爭取公民權,還有日本侵略時期,華人大量死於肅清行動,竟然隻字不提。更可悲的是吉隆坡的開埠歷史,葉亞來只保留一個名字而已,且擺在不顯眼的位置。這到底是編寫教科書的專家無知呢?還是另有隱議程?

對於中學來說,歷史是一門愛國教育,必須客觀反映史實,尤其我國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對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都有不可抹殺的貢獻,如今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把非馬來人的歷史排擠出去,後果就是讓各種族子弟不再了解這個國家的真正歷史,而且繼續加深各族人民之間的誤解和矛盾,這是政府的錯,而政府這種不可原諒的行為,已經存在太多年了!

我國獨立這麼多年,豐富多元的國家文化讓人民引以為傲,然而政府在處理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表現,沒有達到令人民滿意的水平,在片面強調馬來人和伊斯蘭文明價值觀的大前提之下,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是如此荒腔走板,像這樣的歷史教育,只會帶給各族人民誤解和矛盾,到底政府要把人民帶到哪裡去呢?

歷史必須客觀反映史實

作為華人,我們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歷史感到自豪,我們也為從中國南來的先民在這片赤道土地上和各族人民胼手胝足創造國家榮耀感到無比驕傲。如今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排擠非馬來人歷史,只強調馬來人和伊斯蘭教價值觀,照這樣發展下去,非馬來人被視為外來者的狹隘觀念就順理成章了,非馬來人融不進國家的歷史文化之中,也喪失了公民尊嚴,這對國家來說,簡直就是種族危機和文化災難。

因此,非馬來人社會必須義正言辭向政府極力抗辯和施壓,因為這是公民應有的權利和尊嚴。歷史教科書編得好,各族人民受到尊重,也找回歷史尊嚴,這才是多元種族國家人民應享有的福祉。

2022年1月18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請重新認識這個國家

前首相發表莫名其妙的筷子言論,果不其然很快就沒有人去理睬他了,更何況在馬來社會也沒有什麼人去關注這件事。華社中還有人認為不需要浪費社會資源去譴責他,回想起來,確實有其道理。

然而,對於我們這個多元種族文化的國家,經歷了帝國主義長時間的殖民統治,即使擺脫殖民,要完全走出國際列強政治的操控,也不是容易之事,加上國內種族主義政治總是在一些政客的慫恿之下,竟然不經大腦思考就可以胡亂恣意發言,就算傷到不同族群的人民,也可以不了了之。反正當前的日子,已經不是想搞種族政治就可以私心得逞,如今在疫情和天災的困擾之下,人民只要求溫飽和安居樂業而已。

對於我們這個國家,要如何處理好各種族之間的關係,建國之前就已經在探討,建國之後,處理種族關係仍然是一項未完全成功的工作。數十年來,各族人民在面對有失偏頗的公共政策上,對既定的事實無奈以對,但有心的民間人士並沒有絕望,相信這個國家必定會迎來真正跨族群交融的一天,這不是夢想,實現夢想的關鍵在於開擴胸懷和勇於實踐而已。

中華民族在這兩百年來歷盡苦難,對於那些遠離故土而飄零海外的炎黃子孫,在傳承文化命脈和延續族裔血脈方面,面對了賡續和同化的抉擇,我們看到東南亞多個國家的華人在高壓政策下,經過一兩代人的變遷,後代已經不識自己的民族語文,既然母語已經斷絕了,更談不上傳承民族文化。這些都是事實,無法迴避。然而,我們這個世界已經走向多元開放,加上中國的崛起,也肩負了大國支援小國的國際責任,我們看到那些曾經厲行同化政策的國家,也放棄了不人道的統治政策。

慶幸活在大馬

我們很慶幸生活在馬來西亞,雖然一直面對某些不利於種族關係的政策,但卻保存了完整的華文教育系統,就因為保存了完整的華文教育系統,我們的華人文化才得以完整保存下來。因此,“馬來西亞華人”這個獨特的族群名稱,一直是中國以外的華人世界中絕無僅有的中華民族榮耀。

雖然我們對前任首相的謬論嗤之以鼻,但我們還是要對這兩百年來華社先賢前仆後繼,還有當今那些為傳承華人文化和母語教育的同胞肅然起敬。

作為一個新興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已經累積了底蘊深厚的多元種族文化作為建國和強國的思想後盾,那些如果還想要在這片土地上安詳天年的政客,就必須要好好檢討,並重新認識這個國家和理解這個世界。

2021年12月28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被壓抑的時代最強音

前首相敦馬最近推介其新著作《抓住希望:為馬來西亞繼續奮鬥》時,發表令人失望的言論,談到華人使用筷子、講華語、反對單元化教育和拒絕同化等,認為華人無法融入馬來西亞人的社會,如此聳動的言論當然在華社激起強烈的不滿,於是隔天在報章上就讀到了頭條報導“敦馬,您錯了”。至於在網上各種各樣的討伐言論,當然不在話下。

看到這樣的情況,心情感到很悲涼,我們這個美麗和充滿希望的國家,在疫情蹂躪下,人民見證了兩次改朝換代,然而還是走不出種族主義的政治泥沼,對我這個年過半百的馬來西亞公民來說,見證了國家多個發展時期,心情更是感到無限鬱悶!

今年的華教節,正逢族魂林連玉先生120歲冥誕,也是他的公民權被褫奪60周年。回顧歷史,馬來亞建國前一年,林連玉先生在馬來先鋒報發表開齋節獻詞《心理的建設》,這是國家在脫離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之前,林連玉先生為我國人民包括全體華人彈出的時代最強音,很可惜在建國後,這股時代強音一直備受壓抑,它有時候被政客拿來當幌子,撈取了政治資本,可是卻沒有用心去經營。

吹不縐一池春水

正當華社在為敦馬的不公言論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我問了馬來朋友,他告訴我這起事件並沒有成為馬來社交媒體的重大課題,甚至馬來人社會也沒有感受到華人的不滿情緒。我這才明白,60幾年前的最強音,在日益惡化的種族主義政治之下,已經沒有振聾發聵的效果了。

在這個資訊發達、思想應該要走向更開放的時代,那股被壓抑的時代最強音曾提醒我們,這個國家不必搞什麼同化政策,各族人民不必放棄各自的集體文化記憶和生活方式,還是可以和平共存,團結一致,並用和平的方式打造出一個美麗的國家,而這個國家必定是各族人民最理想的家園。

對於敦馬的錯誤言論,很多人對他口誅筆伐,我不再重複,就以一首詩來抒發我的感懷:

飄零葉落定南洲,未忘炎黃識本由。

各族平分興國運,一言過激使民憂。

多思融聚宜交匯,獨擅偏差自取羞。

若欲圖謀同化策,群心抗鬥不低頭。

2021年12月21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这是什么样的心情?

如果你问我,在疫情笼罩下,现在什么样的心情?我相信我的心情跟很多人一样,尤其处在教育最前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那种跌宕心情和重重忧虑,更是无以复加。去年的这个时候,初次面对漫长的学校停课,所有的都在适应抗疫初期的不习惯。经历了一年多,在生活上也真的习惯了,出门时候,如果没戴口罩,就好像少穿一件衣服,顿时暴露在众人的眼光之下。拍照的时候,除了必须戴口罩拍一张正式照片之外,大家要求下口罩补拍一张,其实这张补拍的照片才是真正需要存档的照片,因为经过多年后,谁还认得带口罩的人是谁?像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习惯了。

过去的日子,要买什么东西,就到商场或店铺去,买东西固然是重要的目的,但是在特定的空间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显得自然如今,为了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在线上进行网购,取代过去的购物方式,我们也习惯

当前疫情并没有稍,看到每天逐步攀升的确诊人数,第一个感觉是很无奈!自从复课之后,每天接到情报,都是学生的家人和疑似确诊有所接触,又引发出ABCD群的关系,每一个群的关系随着筛检报告的结果而产生变化,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不随之起伏当接到疑似确诊的筛检报告结果,心情都会突然紧张起来,看到了“呈阴”结果,这才了一口气。

每当传来所学校的师生发生确诊的消息,感觉到危机已经从潜伏走向暴露,令人防不胜防,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防控疫情的宣导和监督,但学生来自他们的家庭,家庭的成员又和社会各个阶层的职场人士接触加上学生放学后行踪无从掌握,谁是带毒者没人知道,谁传给谁?也没人会知道

国内施打疫苗的速度相当慢,周边一些国家的防控表现不一,每天看新闻,中国防控成功,大家羡慕,印度失控的惨状,令人担心,加上国内的政局和疫情混杂在一起,人民对防控疫情的无奈,也变成了常态心情,像这样的日子,还要坚持多久,目前还没看不到底,如果你再问我现在是什么心情,我还真是说不清楚啊!

2021年4月27日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令人心情沉重的事

自從進入庚子鼠年以來,迎來的除了歡騰新春之外,也面對來自中國武漢所爆炸的新型冠狀肺炎肆虐全球,每天跟進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數據,真是心驚膽跳,觸目驚心,心情非常沉重。在學校裡,我們堅持做好為學生測量體溫和進行消毒的措施,這是抗疫期間毫不妥協的戰鬥行為,任何人都不可等閑視之。

這段日子以來,接收到各種各樣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資訊,這些資訊當然也包括不負責任的假消息,還有居心不良的惡毒言論,然而畢竟還有更多充滿正能量的資訊正鼓舞人心,讓這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抗疫時期帶來信心和希望。

前幾天朋友傳來日本人支援中國抗疫的資訊,後來每天都注意到日本人如何展現溫文儒雅的風範,尤其日本人善用古典詩文作為祝福語,充分展現貼切關懷之意,令人感動不已。一些好事的網友也拿中國人的祝福語和日本人的祝福語作比較,什麼“武漢不哭”、“武漢加油”那些大喊大叫的祝福語,言下之意,就是中國的祝福語被比下去了。更絕的是有人調侃道,不好好讀書,連寫祝福語都比不上日本人云云。看到這樣的言論,那沉重的心情油然而生,更甚於關注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心情。

兩句文字構成完美祝福語

確實由衷讚嘆日本人的讀書態度,日本是亞洲讀書最多的國家,據說國民每年平均閱讀超過40本書,更令人讚嘆的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文化的水平奇高,且不在中國學者之下,加上兩國文化自古以來互相影響,漢文也是日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一次日本人送給中國人的祝福語,都引用古典詩文。

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人引用1300多年前唐朝時期,日本長屋王子在贈送給中國僧人的1000件袈裟上所寫的謁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還有引用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兩句話相距兩千多年,一名年僅14歲的日本女孩在園遊會中發起籌募救援義舉,她的籌款標語,就把上述兩句文字寫在一起,構成了完整又完美的祝福語,即“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令人感動不已!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突然有了一股衝動,就模仿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的一句話,改寫成“滅新冠病毒,還看今朝”,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2020年2月18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Edit

令人心情沉重的事

自從進入庚子鼠年以來,迎來的除了歡騰新春之外,也面對來自中國武漢所爆炸的新型冠狀肺炎肆虐全球,每天跟進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數據,真是心驚膽跳,觸目驚心,心情非常沉重。在學校裡,我們堅持做好為學生測量體溫和進行消毒的措施,這是抗疫期間毫不妥協的戰鬥行為,任何人都不可等閑視之。

這段日子以來,接收到各種各樣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資訊,這些資訊當然也包括不負責任的假消息,還有居心不良的惡毒言論,然而畢竟還有更多充滿正能量的資訊正鼓舞人心,讓這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抗疫時期帶來信心和希望。

前幾天朋友傳來日本人支援中國抗疫的資訊,後來每天都注意到日本人如何展現溫文儒雅的風範,尤其日本人善用古典詩文作為祝福語,充分展現貼切關懷之意,令人感動不已。一些好事的網友也拿中國人的祝福語和日本人的祝福語作比較,什麼“武漢不哭”、“武漢加油”那些大喊大叫的祝福語,言下之意,就是中國的祝福語被比下去了。更絕的是有人調侃道,不好好讀書,連寫祝福語都比不上日本人云云。看到這樣的言論,那沉重的心情油然而生,更甚於關注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心情。

兩句文字構成完美祝福語

確實由衷讚嘆日本人的讀書態度,日本是亞洲讀書最多的國家,據說國民每年平均閱讀超過40本書,更令人讚嘆的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文化的水平奇高,且不在中國學者之下,加上兩國文化自古以來互相影響,漢文也是日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一次日本人送給中國人的祝福語,都引用古典詩文。

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人引用1300多年前唐朝時期,日本長屋王子在贈送給中國僧人的1000件袈裟上所寫的謁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還有引用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兩句話相距兩千多年,一名年僅14歲的日本女孩在園遊會中發起籌募救援義舉,她的籌款標語,就把上述兩句文字寫在一起,構成了完整又完美的祝福語,即“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令人感動不已!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突然有了一股衝動,就模仿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的一句話,改寫成“滅新冠病毒,還看今朝”,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2020年2月18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Edit

農曆新年前的遐思

前幾天偶然在網絡上瀏覽吉打州某所私立宗教中學的臉書專頁,引起我關注的是該校公布華人農曆新年假期的通告,很簡單的一張圖片,背景是紅色的,而且還有紅燈籠的圖案,這是我們華人最熟悉的節慶圖案顏色。像該校這樣的通告,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我特別提這件小事,因為它不是普通的小事。我了解這所學校的背景,知道這是一所清一色馬來人的宗教學校,當然全校都是穆斯林。很欽佩這所學校的辦學者具有寬大的胸懷,這樣的一張紅彤彤且具有華人節慶色彩的通告,能夠出現在一所很純粹的伊斯蘭教中學臉書專頁,卻是僅見的現象,我相信馬來社會未必習慣,華人社會也未必有機會接觸和了解。

過去的一年裡發生了很多事,從政壇到民間,各種各樣的教育課題在各族群之中都有不同的反應。從平面媒體到網絡媒體,看到的新聞報導,人民議論紛紛不在話下,處在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不同的觀點。就以爪夷字課題為例,直到現今仍然餘波蕩漾,任何政治人物或民間團體領袖的發言,都會激起千層浪。

不希望鼠輩再挑社會課題

農曆新年到了,送走肥豬年,迎來金鼠年,過去在教育課題上的紛紛擾擾,有者被宗教和種族情緒渲染了,令人擔憂未來我國的教育前景要如何謀求突破?一雙白鞋變成黑鞋後,又因教育部長換人,鞋子會不會變色,人民只能啼笑皆非而已。如果我們的國家教育探討還停留在這種無聊透頂的議題上,那真是悲哀啊!

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各個變革時期,宗教和種族課題尤其需要耐心處理,政府和人民也在努力去尋求改善,然而這方面的課題容易擦槍走火而成為爆炸性社會課題,這兩年來有越來越明顯的跡象。很慶幸熱愛和平交融、維護共存共榮和強調多元文化仍然是全民的共同願望,雖然有人想要圖謀不軌製造族群之間的不安,但在現有的情況下沒有機會得逞。

鼠年已經到來,談到鼠,人們希望迎來的是金鼠玉鼠,想到老鼠美好形象的,寧可多去想米老鼠和傑瑞鼠,多麼不希望看到惹人厭惡的鼠輩再次挑起令人不悅的社會課題。

2020年1月28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休想越過雷池一步

一位家長來學校找我處理孩子的問題,事情解決後,家長和我閑聊,問起為何學校沒有設立家教協會?這位家長問得好,為什麼有些獨中沒有設立家教協會?而我所服務過的數所獨中,有些也沒設立家教協會。

通常會問這樣問題的人一般上都是年輕的家長,這讓我回想起去年在笨珍有網民在臉書上出言不遜,聲稱要成立家教協會來監督學校董事部,雖然口氣囂張,令人不敢恭維,但可以理解這些年輕網民對華文教育的基本常識很薄弱,加上以為在網絡上發言不必負責任,難怪會大放厥詞。

如果關注全國獨中的情況,部分學校確實有家教協會,只是有些稱之為家教聯誼會,一般上這些獨中家教協會都是在董事部的許可下成立,並成為董事部屬下單位。至於那些沒有成立家教協會的獨中,董事部就通過和校方行政單位的合作,與家長建立關系,由於各校的發展條件不一致,因此各校都有各自的處理方式。

反映在華小和國民中小學就不一樣,因為根據教育法令規定,學校必須設立家教協會,目的為關注親師合作和維護師生利益等事項,一般上都是如此。

董事部是經營學校決策者

華小被教育部直接管轄,必須遵照官方指示去執行任務,至於獨中屬於私立學校,成不成立家教協會,這是董事部的主權,只是華小和獨中都是我國華文教育的陣地,受到過去歷史的影響,各校都有董事部,董事部才是經營學校的決策者,只是華小直接受控於教育部,在對待家教協會方面,當然和全國的國民中小學是一致的,只是華小的家教協會都成為華小董事部的支援單位,形成親密的合作伙伴。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政府要求在中小學設立家教協會,對華小而言,是一項具有威脅性的政策,因為華小擁有董事部,華小家教協會的設立,就是為了要取代董事部的地位,並讓董事部淪為學校的財務組,因此華小董事部對這方面的戒備心非常強烈。然而,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歷史的演變結果,家教協會和董事部竟然成為學校的華教盟友,和校友會形成華小所謂的“三機構”,大家各司其職,至於學校最高決策單位,仍非董事部莫屬,因為董事部受托於華社,只要攸關華教生死權益,董事部必定捍衛到底。

年輕的網民不知天高地厚,信口雌黃之醜態令人噴飯,但也令人感觸。明白這個事實,就能了解為何華小董事部要把學校決策主權緊抓不放。改朝換代之前尚且如此,改朝換代之後,仍然要堅持下去,任何影響到董事部主權的政策,都不會被華社諒解,若想越過雷池一步,就跟你死過!

2019年12月17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誤導大眾真可惡

關丹中華中學能否參加獨中統考的官司已於7月17日在上訴庭判決,董總和關中勝訴。至於3名來自不同獨中的學生,以家長為代表在上訴庭面對敗訴之後,必須賠償董總和關中過堂費,此事總算劃下完美的句號。

作為上訴人的3名獨中生被包容可以參加統考,而關中那113名首屆高三學生,也可以安心參加今年的統考。像這麼美好的結局,身為華教人士,莫不歡喜之至,關中事件劃下句點,接下來我們期待關中在東海岸展現亮眼的辦校成就,關中生可以向浩瀚無垠的南中國海發出勝利吶喊,熊熊的東海岸華教之火燃燒起來了!

妄圖躲過歷史的譴責

然而官司結束後的兩個多月來,有人重提此事,只是言論怪裡怪氣的,稍不留意,這些言論真會誤導大眾。對我來說,這只不過是那些把華教課題帶上法庭而敗訴的人士,妄圖找一個下台階,躲過華教歷史的譴責而已。言論中令人噴飯的笑點,諸如“關中是隆中華的分校”、“上訴庭標桿性判決,粉碎了單元主義教育者迫害和致命統考的法律和陷阱”云云。

7月17日上訴庭的判決書共有19頁,我讀過了,特摘錄兩段判詞如下給讀者參考,就知道什麼人在誤導大眾。根據法官在闡說案件背景時,判詞是這樣寫的:

Chong Hwa Kuala Lumpur applied to the Minister to establish a branch in Kuantan. The application was approved and Chong Hwa Kuantan was registered as a private educatioanal institution.(吉隆坡中華獨中向部長提出申請,要求在關丹設立分校。申請被批准,關丹中華中學被註冊為私立教育機構。)上述判詞並未說明關中就是隆中的分校,這只不過是法庭文件中說明歷史原由的一部分而已,因此分校之說不攻自破。

再來看判決書第38條的判詞,法官團說得好,也證明3名家長的上訴是站不住腳的。判詞如下:The appellants being not students of Chong Hwa Kuantan, their rights have not been affected. Whether the 113 students of the school were legally allowed to sit for the UEC examination is none of their concern. This should be the concerns of the 113 students and yet none of them has made any complaint or such application.(上訴人不是關丹中華中學的學生,他們的權利沒有受到影響。不管該學校的113名學生是否合法獲得參加UEC考試的資格,都與他們無關。這應該是113名學生的關注點,但他們都沒有提出任何投訴或此類申請。)

這份判決書有人流傳出來,卻沒有人去看,有些人就斷章取義,自找台階,然而騙話講多了,就令人起疑,因此最好就是閉嘴,歷史肯定會還給華社一個公道,那些正在找台階的人實在不必自討沒趣。

2019年10月1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進入罵聲不絕的時代

這一年半以來,耳根頗不清靜,因為到處聽到不絕於耳的謾罵聲,看到網絡社交媒體的各種資訊分享,無論是文字、圖片或視頻短片,真是罵得天花亂墜,令人咋舌。從國內的政治動態,到國外各種爆炸性的國際課題,尤其最近香港街頭那些暴民,還有那些中學生和大學生把“DLLM”掛在嘴邊,當成隨身攜帶的武器,竟然可以傷人於無形。

至於台灣那裡,為了明年的總統選舉,朝野政黨早已進入白熱化的鬥爭狀態,政治人物和名嘴的各種言論令人眼花繚亂,加上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搭配,倒也烘托出熱鬧氣氛。如果跟進各種媒體的報導,聽到的看到的,無不令人感到鬱悶。

再看看國內的情況,單就教育部長奇怪的教育言論,就引來民眾謾罵,接下來的華裔教育部副部長也是同樣命運,很多人對她的謾罵,已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黑鞋、游泳課、預科班、承認統考、鑒賞爪夷字……,太多了,簡直罄竹難書。加上最近的煙霾危害事件導致全國各地區的學校都需要停課,只因發佈通知的技術問題,教育部副部長也被家長痛罵一頓。

前兩天看到一則視頻短片,有人拿着手機在一座商業廣場邊走邊錄影,也同時口述,鏡頭看到的是商場一片冷清,耳裡聽到的是攝錄者指名道姓責問財政部長,憤懣之情,難以筆墨形容。

共通特點語不驚人死不休

為什麼人民的怨氣如此深重?現今科技發達,通過網絡宣傳各種各樣的言論,如果加上謾罵,就能夠吸引網民的關注,然後大家隨意分享出去,這是一種令人不安的語言暴力啊!

網民利用臉書直播方式對各種政治局勢和社會百態進行自由宣講,各種各樣的論調不一而足,然而發現一個共通特點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否則如何成為網紅?至於看了聽了各種謾罵資訊之後,留在腦海裡的印象是什麼呢?仔細去想,好像沒有什麼值得去回味的。這就是當前只會謾罵以譁眾取寵的社會現象,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要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去分辨資訊的真偽,以及言論是否得當呢?我們的新生代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成長,他們如何能夠活出過去年代的淳樸呢?

孩子們早已被恣意謾罵的社會風氣所影響,許多資訊都來不及消化,就已經侵入稚嫩的心靈世界,他們要如何逃出這個罵聲不絕的惡劣環境,我想就只有靠教育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途徑了。

2019年9月24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尊重多元造福祉

下個月就要舉行獨中統考,改朝換代之前希盟為贏取民心而信誓旦旦,直言一旦希盟執政立即承認統考,這些話在希盟贏得選票後一直受到華社的質問,而政治人物總有各種各樣的回應方式,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政治語言,難怪常有人說“官字兩個口”,對人民而言,誰都看得出新屆政府的腦袋裡裝的還是舊思維。

從白鞋變成黑鞋開始,希盟政府的教育部就無法給人民一個鮮明的交代,到底我國的教育方向在哪裡?我們這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多年來非常艱辛奉行多源流教育模式到底還要經歷多少次的折騰才能讓各族群安下心來?如今在野的民政黨要入稟高庭,堅決反對政府將爪夷文書法納入華小和淡小的國文課本,就可想而知。

姑且不論這是不是政治把戲,加上統考仍不受承認,董總又因爪夷字事件被指控為種族主義,有人還認為必須查禁董總,其矛盾升級令人擔憂。我們這個國家好不容易推翻貪腐的前朝政權,前首相的官司審訊還在進行中,人民希望在制裁國賊的同時,國家必須在短期內恢復元氣,因為人民需要溫飽,各族群的文教權益也必須受到重視。

埋下不受人民信任的凶兆

如今看到在野的巫統和伊斯蘭黨從先前的眉來眼去,到如今兩黨登堂入室,正式結合為聯盟伙伴,原來的國陣成員黨馬華和國大黨都不容置喙,只能在旁尷尬一笑而已。再看希盟成員黨,被華社寄望深重的民主行動黨,對攸關華教權益的大課題卻保持沉默,給人民的印象非常惡劣,空有這麼多的國會議席又能怎樣?

現今的人民已經受過新時代的洗禮,通過網絡所吸收到的資訊早已顛覆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希盟政府如果走不出舊思維的迷宮,在教育上還迷信單元化的思維模式,並在一些沒有意義的課題上帶給人民思想混亂,那麼曾經令華社喝彩的改朝換代,就此埋下了不受人民信任的凶兆,將來的政局,描繪出來的已經不再是希望的符號。

新時代的人民已經深諳多元種族應有的相處之道,在教育政策上盼望政府撫順民意,真正走上尊重多元的教育道路。人民敢於挑戰政府,因為有國家憲法保障各種族的母語和文化,這也符合國際人權宣言,在這個已經告別威權的年代,政府唯有協助各族人民發展各自的母語教育和尊重多元,才能為這個國家帶來福祉。

2019年9月17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妹妹免驚

中元節剛過,然後迎來國慶日,閻羅王關上鬼門關之前,各路孤魂野鬼都必須返回陰間,不能掉隊而落單,以免留在人間製造麻煩。希望接下來的日子,人間恢復祥和,不再鬼話連篇而蠱惑人心,避免魑魅魍魎到處作祟,希望一切都是美好……。

回想群鬼攔路的那個月份,國內外許多新聞報導甚為駭人聽聞,香港的街頭淪為暴徒集中地,用民主來撕裂海內外中華民族的心。台灣的2020年總統大選之前,各路人馬的戲碼演不完,台獨港獨化為劇毒,令人心寒。巴西的亞馬遜雨林正被大火蹂躪,世人冷眼漠視,令人無奈。翻閱國際新聞,再翻閱國內新聞,政府無能控制種族和宗教課題的紛爭,董教總被指斥為種族主義,爪夷字事件愈演愈烈,直到柔佛州董聯會被撤銷注冊而讓人想入非非,很多人民對政府不把重振經濟視為當務之急而感到心灰意冷,從筆墨之論,到歌謠傳唱,竟然和國慶日所強調的和諧旋律混雜在一起,越聽越覺得刺耳。

希盟政府迎來改朝換代後的第二個國慶日,首相的言論必須照顧各族人民的感受,然而所論已經不再有激情之意。至於朝野政黨還在為各種政治課題鬧個不休,看得出在朝執政黨的攻防之勢,更看清在野反對黨刻意製造輿論的心態,卻也熱鬧。

看得出是安慰背後的調侃

鬼話連篇的農曆七月,令人目不暇給,縱觀國內外新聞,容易翻過國際新聞,卻翻不過國內新聞,因為讀來令人心情沉重,對一些政治人物的言論也頗有所感。不想評價雙方得失,只是看到政治人物把問政當成調侃,卻也大開眼界。

原本大家都知道教育一旦觸及宗教課題,必定引起華社的敏感反應,偏偏在爪夷字事件看似要落幕的當兒,馬六甲州教育局突然一紙通令,要搞什麼朗誦可蘭經云云,幸好後來澄清了事。只是前朝教育部副部長也來“安慰”當朝教育部副部長,看得出是安慰背後的調侃,什麼安慰妹妹,要妹妹免驚,表示“這種事會沒完沒了”,大概是做哥哥的也感到無奈,行行重行行,那走不完的一哩路,已成為千古遺憾。

那些意圖想要挑起種族和宗教課題的言論,現今已經沒有市場,但總能一時擾亂人心,因此才有人安慰妹妹不要“大驚小怪”,莫成驚弓之鳥。既然如此,哥哥何不敞開胸懷,扯開嗓門大唱: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呀,往前走,莫回呀頭……!

2019年9月3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关注孩子的心声

香港掀起“反送中”事件,这三个多月来从和平集会演变成警民冲突,更导致港独挑战中国中央政府,引起国际关注。

一位十八岁的香港女生写了一封公开信,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希望香港快快走出动乱,所有香港人都要把孩子的心声听进去。

興邦喪邦盡在一言

最近的日子感覺非常煩悶,因為一場爪夷字風波,鬧到今天還沒完沒了。首相馬哈迪兩度指斥董教總是“種族主義”,令全國華社非常失望!

看到一些華人團體和其他民間團體在號召聯署,要向政府施壓,甚至搞到某些馬來政治人物也加入罵戰,整個國家似乎陷入族群不協調的狀態,真令人難過,這畢竟不是全體國民想要看到的局面。如果去瀏覽臉書上的資訊,各種各樣對政府不堪入耳的言論都有,我們好不容易盼到改朝換代,迎來了新政府,不到一年半就聽到四面八方對政府的譴責撻伐,還真不下於前朝時期人民對舊政府的不滿。

從馬哈迪那一句令華社心寒的斥罵,我想起《論語》中有一則關於魯定公向孔子問政的言論。兩人的對話正好可以給現今的政治人物包括馬哈迪參考。

魯定公問孔子:“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後來又問:“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表示話不可以這樣說,最後他做出了解釋,意思是如果說的話正確而沒有人違抗,那還好。如果說的話不正確而沒有人違抗,不就近於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滅亡了嗎?

看來馬哈迪還是要感謝人民,雖然他說的話毫無根據,但是人民敢於批評。為什麼呢?這個年代已經告別威權統治,所有的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任,可想而知,馬哈迪的言論肯定遭到人民批判,因為人民不願意看到掌政者的不當言論導致“喪邦”。

無法解除長久的族群矛盾

我只是一個小市民,不是什麼政論家,對政治動態談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是從一個小市民的眼中,我看到政府不僅無法解除過去長久以來的族群矛盾,反而還在教育課題上製造機會讓各族人民思想混亂。為政者真的要常修口德,不可以肆意妄為而對人民胡扯,需知民心就像暗潮洶湧的海水,它能夠載舟,更可以覆舟,董教總被負面標簽不是第一回了,更不幸的是還被同一個政治人物二度不當標簽。第一次應該是發生在20年前,華社記憶猶新。

回想去年509大選之前,看了很多競選宣傳短片,其中一則是一位老者跟小朋友對話的情景,那位老者說他曾經做錯事,很後悔,而且還流下眼淚。這一年多以來,我還記得短片的畫面,如今才了解那只不過是一則毫無意義的煽情短片而已。還有那滴眼淚……唉!

2019年8月27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香港的恨国教育

香港反送中事件越闹越严重,看了令人心烦气躁,为什么中国政府还不出手,速速把乱局平定下来?

香港回归中国已经22年了,竟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港独份子,这是香港教育失败所致。看看香港教科书如何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祖国,你会感到心寒。

教育不当,不教学生爱国,反而恨国,这是哪门子的教育?误人子弟,然后祸国殃民,香港反送中事件就是反面教材。

漫漫長路待護持

紛擾多日的爪夷文事件經過內閣會議再度討論後,議決國民型小學的“爪夷文書寫”(tulisan jawi)列為選修課,而且必須是在家教協會、家長和學生的同意下才需要學習。儘管華社和其他族群開明之士的反對聲浪很大,然而內閣堅持不撤銷此方案,並強調小四國文課本3頁的爪夷文書寫內容維持不變,學校不需要通過考試評估爪夷書法,同時也議決此課程正名為“爪夷文書寫”(tulisan jawi),而不是先前的“爪夷書法”(khat)。

這起爪夷字事件表面上看起來內閣做出了讓步,學生要不要學習,就由家教協會、家長和學生去決定。以當前華小的情況來看,要在華小教導爪夷文書寫,對華裔家長來說,還真不容易接受,因為華社對前朝和當朝政府的教育政策,早已打下不予信任的烙印。至於非華裔的華小家長,他們的態度如何就不得而知。只是有一點需要關注的,當前全國華小學生的人數,非華裔學生已經超過兩成。

已經有人在思考明年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將在8年後參加SPM考試,誰也不能肯定8年後的SPM國文科試卷會是怎樣,真的不會沾上爪夷文字嗎?教育部若有計劃性地推行學習爪夷文書寫,會把學習爪夷字逐步推向中學嗎?那人民又有怎樣的反應呢?或許是杞人憂天吧?

教育部漠視華小董事部

內閣把學習爪夷文書寫的教學決定權交給家教協會、家長和學生,繞過華小董事部,也顯示出教育部漠視華小董事部的客觀存在,因為在教育法令下,家教協會才是真正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然而華小家長對家教協會通常愛理不理,而學生還小,他們又要如何表達意見呢?至於家教協會被賦予指導學校教學方針的決定權,這個現象必須要高度關注。

未來不排除還會繼續引爆英授數理和宏遠學校的課題,如果參考處理爪夷字事件的模式,難不成也交給家教協會、家長和學生去決定嗎?

尊貴的教育部正副部長,您們必須參透我們這個多元種族國家的人民對未來教育的期待和擔憂,過去太多的不信任,加上只要有人反對某些教育政策,就會被政治人物曲解為種族主義,這個事實存在了幾十年,有些政治人物不去理會,可是有些政治人物早已想到,並用來撈取政治資本。教育是百年樹人之計,如果掌管人民教育前途的教育部長沒有把這個道理弄清楚,到頭來犧牲的是人民的教育前途,也是國家的人才損失。

2019年8月20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還有比學習爪夷文更重要的事

教育部宣佈華小和淡小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須學習爪夷文,我不知道印裔社會的反應如何,但至少華社的反應是非常強烈的,看來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又要窮於應付華社群眾的各種批評,這已是意料之事。

學習馬來文對華小生而言,總有說不盡的感受。無論如何,大家都知道這是國家語文,很重要很重要,但在小學時期,真要把馬來文學好,對華小生來說,除了心理壓力之外,還要克服心態的問題。

現今教育部突然提出學習爪夷文的課題,我回想我在七十年代讀小學的時候,馬來文課本之中也有出現爪夷文,但老師從來不教,我們也不當一回事,因此我們完全不懂爪夷文。

馬來民族雖然已經使用爪夷文數百年,而且爪夷文已經形成馬來語文的民族特色,然而現今似乎沒有受到普遍的重視。如果按照教育部的說法,在華小和淡小推行學習爪夷文是為了要提高學生學習馬來語文的興趣和樂趣,那應該是無稽之談。才幾歲的孩子?就以華小生為例,要學習華文、英文和馬來文已經是百上加斤的負擔,如今又多學爪夷文,即使沒有考試的負擔,但是否有考慮到增添學生的心理負擔呢?

如果教育部堅持要落實這樣的馬來文教學措施,那麼就構成華小和淡小要學習三語四文,即華文或淡米爾文,英文、馬來文的Rumi和Jawi,這是什麼天才教育政策啊?

推行政策須考慮各族感受

自從改朝換代之後,國人莫不對新政府有所期待,希望政府能夠尊重民意,解決前朝所留下來的弊政,尤其在教育政策方面,單單來自華社的訴求,就已經夠教育部去應付了。如今教育部提倡學習爪夷文,不免令人想起去年教育部長提出莫名其妙的黑鞋論,後來又提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游泳課,然後又把大學預科班事件隨意糊弄,如今獨中統考被承認或否,還看不出苗頭,再加上首相有意無意提到英授數理而讓人民猜疑,教育部長卻沒有明確表態。總之,人民對教育部長的天馬行空思維還真不容易掌握,看到的情況就是屬下的教育部副部長應付得手忙腳亂而已。

教育為立國之本,這個道理教育部長必須要懂,然而我們這個國家非常特殊,在初等和中等教育方面,還保留了鮮明的各語文源流的教育模式,教育部要推行各種教育政策,必須要深思熟慮,因為要考慮到各族人民的感受,縱使各族人民都接受一個統一國家的理念,然而多元文化的理念必須要受到推崇和尊重。

要提高學習馬來文的興趣和樂趣,應該有更實際的做法,並不是以增加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來消費人民,希望教育部長認真考慮。

2019年7月30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何苦攔阻輕舟過重山

寫這篇文章,發表的日期是5月28日。為什麼我要強調這個日期呢?因為讀者讀到這篇文章的這一天,正是上訴庭對3名獨中生因不服去年高庭宣判關中學生可以參加華文獨中統考的上訴進行下判。

這段日子以來,看到很多網民對關中進行各種言論上的攻訐,以關中這些年來的遭遇經驗,一笑置之而已——既然已經變成官司,那就等法官下判吧。

關中創校至今,從批文被質疑到參加華文獨中統考,後來化為舉國華社矚目的官司案件,真讓華社迷惑不已,看熱鬧之餘,唯有不置可否而已。對於官司下判前的各種後果推演,如今已經沒有意義了。

從這起官司看出華教團隊的分裂,這肯定影響未來華教力量的整合。董總遭遇了前所未有極其嚴重的內耗,現今好不容易逐漸撫平傷口,也準備繼續推動獨中教育改革。

自從葉新田下台後,這4年來董總經歷了劉利民的領導時期,奠定了草擬獨中教育藍圖的基礎,陳大錦繼任後,繼續貫徹這項教育使命。去年董總宣告獨中教育藍圖正式出爐,今年要求逐步落實教育藍圖的改革計劃。然而,獨中教育改革的範圍實在太廣了,因此首先探討改革的就是課程改革,教育改革從課程改革出發,這是正確的,顯示董總這些年來不忘初心,這才有令人可喜的工作成果。

微妙狀態下實現獨中模式

另一方面,正當華教團隊鬧分裂之際,關中也在艱苦中成功建校,如今關中崛起成為一所具有典型意義的新獨中,不僅是東海岸華社之福祉,也是全國華教取得重大勝利的標誌。

我們從當年吉隆坡中華獨中作為申辦單位的申請函、教育部發給的建校批文、隆中華和教育部的公函往來、國會談話紀錄、彭亨州教育局對關中的指示文件等,都看出關中是處在一個微妙的狀態下實現了獨中辦學模式,加上去年獲得高庭判決關中學生可以參加統考,更加確立了法定地位。這個過程看起來很模糊,但又很真實,也反映出彭亨州華社爭取申辦獨中的智慧表現。換句話說,彭亨州早已實現了復辦獨中的夙願,這何嘗不是我國華教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創舉呢?

輕舟明明已過萬重山,卻有人要攔阻這艘輕舟渡過萬重山,甚至還要讓司法來決定董總的統考主權,真是令人費解。

2019年5月28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燃燒吧東海岸華教之火!

關中的高三學生準備於今年底迎接獨中高中統考,這是廣大華社,尤其是彭亨州華社的喜訊!關中從創校至今,6年來經歷頗多,聆聽關中校長蔡若峰細述創校之初到現今所面對的各種磨難,他不惜放下校務,出外奔波,只為了伸張華教正義,鳴不平之言,敢向肆意詆毀關中的華教失意人士挑戰。作為一名中學校長,需要走到這個地步,我為他叫屈,也可見肆意詆毀關中的人是多麼可惡!

5月28日,上訴庭將為3名獨中生家長狀告董總、教育部和關中的案件下判,關中的命運會如何?全國獨中的命運又如何?沒人知道。正當官司還沒有下判之前,4年前因無能領導而被推翻的前董總領導人,還有他的支持者,無所不用其極,在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上,有計劃地散播各種不實言論,如果讀者去瀏覽董總的臉書專頁——董總論壇,就可以看出一小撮人正在進行詆毀勾當,這種毫無理智且莫名其妙的醜事竟然褻瀆神聖的董總殿堂,實在不可思議!

董總是最受華社敬仰的華教聖地,從2006年起發生莫泰熙事件,又經歷了2008年新紀元風波、2015年董總領導危機等,在失意的前領導人慫恿下,簡直把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紅衛兵惡行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憐的網民在鋪天蓋地的謊言誤導之下,誤解了董總這個組織,更甚者,這些誤解已經化為根深蒂固的偏見,能不悲哀嗎?這可是千秋罪孽啊!

誤解化為偏見

關中事件原本就不是教育課題,關中是我國華教長久以來在種族政治打壓之下,華社憑睿智發展出來的民辦中學。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要讓馬來半島東海岸地區的華裔莘莘學子有機會接受華文中等教育啊!關中現今的辦校成果有目共睹,然而那些只敢在咖啡店大發謬論,只敢在臉書上肆意詆毀,根本不敢走進關中校園一睹真相的華教失意分子,他們根本不想確切了解關中從創校至今所面對的各種困境,更不敢回應彭亨州華社要辦好關中的決心。於是,我們看到了華教隊伍被撕裂,失意分子只能跟那些思想落伍的時代脫節者勾結,再串聯網絡暴民或鍵盤高手對關中進行詆毀。

我要很深沉的表達,在現有的教育法令限制之下,關中是寬中分校模式以外另一個唯一可以突圍的華文中學辦校模式,很可惜那些失意分子看不明。更可憐的是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正在威脅獨中的發展,單單慈濟國際學校的招生說明會,就吸引超過5000人次的參與,華教失意分子、網絡暴民、鍵盤高手,全都瞎了眼,看不見啊!

2019年5月21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你的慈悲去了哪?

3名獨中生由家長作為代表向上訴庭提出上訴,案件成為華社矚目的熱議課題,然而真正了解案情的人並不多,從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上的報導,以及網民的反應,倒是給人一種負面印象,人們或許會說,華教又添亂子了。

這起案件不僅關係到關中全校目前六百多名學生報考獨中統考的權利,也將為我國華文教育帶來無法評估的消極影響。然而,只要3名家長願意接受董總的勸告而撤銷上訴,那麼就標誌着我國華文中等教育將邁入另一個新的發展里程碑。

真的有這麼亂嗎?還是有人刻意添亂?從這些日子聆聽董總和關中的匯報,完全了解關中創校的艱辛。至於董總在百般無奈下取消3名控告董總、關中和教育部(後來教育部申請撤銷)的獨中生的統考資格,所引發的強烈反應,當然是意料之中。

現在的情況是網絡世界裡充斥刻薄毒辣的辱罵,這些網絡暴民的論據不外乎要關中拿出建校批文,硬掰《1996年教育發令》條款對獨中統考擁有主權,進而證明關中學生不能報考統考。除此之外無它。

今天淒涼情景是百年罕見

董總和關中會面對這樣的局面,確實倍感壓力,然而了解關中創校過程的人都知道關中經歷了這些年的煎熬,其實已經奠定了辦校基礎,它的辦校成就超越全國許多中小型獨中,並成為東海岸具有代表性的華文中等教育學府。像這樣的辦校成就,包括去年高庭的宣判,關中學生可以安心報考統考,為什麼葉鄒這一幫人還不肯罷休,硬要政府用《1996年教育法令》來逼迫關中脫離我國華文中等教育的平台?這些都可以從上述3名獨中生的上訴書看出來。我國華教運動是華社最核心的公民抗爭運動,能夠成功保住一千兩百多所華小和60所獨中,是靠整個華社敢向當局施壓抗爭。今天看到的淒涼情景大概是百年罕見,自詡華教鬥士的葉鄒,以中國文化大革命鬥臭鬥倒的卑劣手段來荼毒華社群眾。為了一張關中批文,為什麼不要以內鬥的同等力氣去跟教育部總監周旋到底呢?

真要打官司,葉鄒為什麼不敢劍指教育部總監,要求簽發應有的關中批文?為什麼3名獨中家長堅持要控告關中、董總和教育部?太多的疑問,聰明的讀者應該都猜得出兩個活寶貝只為了當年領導無方被推翻,硬要出一口氣而已。除了這個答案,真的沒有其他理由了。

2019年5月14日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不屈不挠的国中华文科教学

不久前受邀担任笨珍县国中华语即席演讲比赛评判员,这场演讲比赛再度让我感受到国中华文科老师的用心良苦,也看到国中华裔学生为了要学好华文,他们在表面上支持而实际上不被祝福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习华文的愿望。看到这一群国中华裔学生敢于挑战即席演讲,在台上的机智反应和侃侃而谈,整体表现不在独中生之下,让我这个独中校长不禁肃然起敬。

国中和独中是两个世界,在独中学华文是理所当然的事,学生已经习以为常,在母语教育环境中,学生已不觉得这一科得来不易。反观国中的华文教学处境就不如独中,以笨珍为例,县内15所国中,其中12所国中有提供华文课,有些学校列为正课,算是幸运了。有者则安排在放学后授课,一星期大约授课两个小时。

我的初中时代是在国中度过,从预备班到中三,前后四年,学习华文的历程对我产生很大的心灵冲击,也影响我日后踏上华教之路。我的国中母校并未把华文课列入正课,校方安排在星期六上课,只有两个小时。读预备班那年,还有华文课本,从中一至中三,则没有课本,华文老师派讲义,有时做笔记。然而,每个星期六的那两个小时,是我最享受的时刻,在国中的校园中能够用华语来上课,感到非常亲切。

當年在禮堂後方就地上課

中三那年,学习华文的同学越来越少,很多同学认为SRP考试的美术科比较容易及格,而且不知怎么搞的,选考美术就无法选考华文,因此同学们纷纷放弃学习华文。学华文的同学少了,校方也没有重视,后来连上课的课室都没了,华文老师只好领着我们十多名学生到礼堂后方的角落,大家围成一圈就地上课。我的美术老师是华人,会讲华语,竟在班上讽刺我,说什么弃考美术是愚蠢的事。

我热爱华文,在国中却遭到如此的对待,考完SRP后,我毅然转到独中就读。在独中上华文课,才真正体会到“如鱼得水”的感觉。高中三年里,我的华文科成绩一直是班上最好的,甚至在高中统考华文科考到A1,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我在国中学习华文的遭遇影响我日后走上中文系之路。高中毕业后,赴台师大攻读国文系(中文系),以及后来完成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课程。我在独中当老师时,教的科目就是华文科。

我在国中学习华文,锻炼出不屈服的精神。在独中学习华文,好像回到母亲的怀抱。和我当年在国中学华文的遭遇相比,现今的独中生非常幸福,独中生根本无法理解表面上支持而实际上不祝福的感受,然而有志气的国中华裔学生,在用心良苦的华文老师教导之下,还是能够把华文学好。因此,独中华文科的教与学,必须要学习国中华文科那种不屈服的精神,才能找回传承华文教育的初心。

2019年3月26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還要亂多久

假期裡到台灣進修10天,那段日子對台灣的新聞動態實在沒有什麼興趣,我只關注馬來西亞的新聞而已,尤其拉曼大學學院教育撥款的事件,貴為財政部長的林冠英和馬華在國會唯一火種的魏家祥之間的隔空爭吵,不僅越吵越兇,也在華社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至今仍未停息,看來情勢有上升之勢。

談到拉曼,包括拉曼大學學院和拉曼大學,前者創立於1969年,後者創立於2002年,這兩所高等院校不只在我國,更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數以萬計的校友遍布四方,它的辦學成就也令華社引以為榮。

509大選之後,馬來西亞人民實現了改朝換代的夢想,在希盟政府執政半年之內,雖說有新的治國措施,然而成效還有待觀察,當然人民也要寄予厚望。至於拉曼大學學院的教育撥款,財政部長的處理方式實令人費解,雖然很多希盟支持者還處在興奮期,但也開始質疑財政部長的舉措,有些話講不出來,又不想憋在心裡。

熟悉我國華文教育歷史的前輩都知道,拉曼大學學院在升格之前是拉曼學院,它和獨中一樣,都是前朝政府在對待華文教育時所製造出來的歷史產物,然而這項歷史產物,還是在認真的辦學情況下發展成為優秀的大專學府,並協助我國華裔子弟在種族固打制的打壓之下,有望繼續深造而成人成材。

只不過是華社的議論課題

我國華社在馬新分家之後,為了發展華文高等教育,當年申辦獨立大學而最終以失敗告終,這是我國華文教育史上的遺憾,心酸事就不多說了,而拉曼學院就是當年抗衡獨大所創立的學院,走過了半個世紀,它畢竟不是馬華的黨校。我的許多親朋戚友,還有學生,都曾就讀於拉曼學院,他們被栽培成為各領域的專業人士,然而他們都不是馬華黨員,他們奮發圖強,勤學苦讀,也看不出他們有任何馬華的政治思想色彩。

財政部長如此處理拉曼大學院校的教育撥款,我們卻看不到教育部長有任何表態行為,只是其他行動黨的華裔部長在作出回應時,其言論令華社失望。我們從這起事件,看到拉曼大學學院作為我國重要的高等院校受到不應有的對待,偏偏教育部長保持沉默,首相也沒有什麼意見。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拉曼大學學院的教育撥款事件,只不過是華社的議論課題而已,對希盟政府而言,沒有什麼影響作用。知道PTPTN貸款課題嗎?這似乎攸關全民的幸福,當然可以來個大U轉,等想清楚後,再來一個好宣佈。至於拉曼大學學院的教育撥款,不必等U轉,因為它的存在或否,不在希盟政府的改革隱議程之中。

2018年12月11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台湾中医药恐成绝响

今早读到《人间福报》一则新闻,事关招不到新生,台湾中医药恐成绝响,颇为感伤,难道中医在台湾这一座宝岛将走向末路?

这真是中华民国政府的过错啊!在迁台之前,曾经做过的错事,早已被历史记载下来。

那是1929年2月的事了,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

中华民国在迁台之前干不成的错事,会不会在台湾得逞呢?过去曾经自称是反攻大陆的复兴基地,极力抢救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如今连中华文化中的中医都快要保不住了!

你怎麼說

聽過鄧麗君的歌曲《你怎麼說》嗎?那最後一句唱道:“把我的愛情還給我……”,聽了頗有感觸,我想將這句歌詞改為“把我的選票還給我”。

改朝換代之前,馬哈迪向全國人民認錯,希望在有生之年,將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改掉。基於前朝政府的腐敗,人民決定給馬哈迪一個機會,單單華社,就把95%的選票投給了希盟。成功變天后,我們以為可以走向令人振奮的新時代,可是首相在希盟執政的一百多天內,不止一次提到宏願學校計劃,繼續挑動華社最敏感的神經線。

宏願學校計劃是馬哈迪當年任相時的教育政策,那個時期華社強烈反對,連行動黨也和董教總同聲同氣,現今希盟政府的行動黨諸君,必定還記憶猶新,然而當教總領先華社正式發表文告極力反對時,作為執政黨團之一的行動黨,並沒有反應,接着只看到副教育部長張念群講出四平八穩的言論,什麼“深入研究以評估增設宏願學校的正負面影響及民眾意見,貫徹政府實行任何政策前都須進行深入研究的做法”云云。

宏願學校動搖華教根本

可以預料國內具有份量的華教團體和華團組織,依然會繼續反對宏願學校計劃,因為華社質疑這項教育政策的最終目標,認為這是動搖華教根本的惡政,以現今行動黨對宏願學校計劃沒有表達立場的情況來看,難怪有人認為這就是“馬華2.0”。

是不是馬華2.0我不知道,張念群做了副部長之後,講話越來越謹慎倒是真的,因為在野時,什麼話都可以講,在朝後就不可以這樣了,凡事都要深入研究,就像教育部長要深入研究如何承認統考一樣。

贊同要深入研究,尤其先要研究為什麼馬哈迪不死心要推行宏願學校計劃?希望教育部在研究的時候,千萬不要拿鄰近東南亞諸國連半桶水都不到的華文教育來做比較,因為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能夠走到今天,已經證明存在合情合理合法。教育部肯深入研究宏願學校計劃,當然要先讀懂我國華教發展史,若要搜求完整詳盡資料,可以請董總和林連玉基金提供參考資料,研究時就能讀懂華社的心聲。至於要了解印裔社會的心聲,則可以找淡米爾基金提供資料。

希盟政府要得民心,在探討各種族的文教權益課題時,必須要謙虛以對,不要像過去馬哈迪掌政時期那種蠻橫傲慢的態度,動不動就把反對者形容為極端分子。拜託啦!

2018年9月4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我們應有怎樣的選舉文化?

全國大選的日子越來越逼近,朝野各政黨都使出渾身解數,向選民博取選票,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這是難免之事。然而選民心中都有一把尺,就算看了各種各樣的宣傳資訊,嘴巴不說,心裡早已作出決定,包括投廢票或不投票。

我沒有政黨背景,因此沒有思想負擔,當鋪天蓋地的政治宣傳資訊傳到手機和電腦上的社交媒體時,各種各樣的論調都有,看了真是莫衷一是。當人們把這些資訊當作笑話來消遣時,他們無法分辨真偽,正經的話題倒是沒記得幾件,反而是滿腦子的胡鬧惡搞言論,我真是感慨萬千,這是什麼世界啊!

曾經聽一位老師說,有學生不敢跟人說他愛國,因為一旦說出口,就會被人視為異端,加上沒有適當的思想引導,原本模糊不清的認知,受到時下許多胡鬧惡搞言論的影響,漸漸地就被有心人牽着鼻子走。

從所接觸到的各種大選資訊,看到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言論,有者甚至污言穢語,髒不可言,很多人都似乎獲得了感官上的刺激,大呼爽快。然而對於選民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而對於政黨來說,這些能夠讓選民大呼爽快的資訊,無論是文字、圖像或影音,只要能夠達到拉票的目的,那就夠了。

若沒適當引導將隨波逐流

我注意到當前許多正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他們終日流連於網絡世界裡,每天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訊息,以他們的能力,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就只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因此連愛國都不敢表態,甚至搞不清楚國家和政府之間的關係。當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他們還會正確認識這個國家嗎?

我們沒有能力去阻止大選期間各種各樣的散播言論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當似是而非的言論、奇臭無比的髒話、移花接木的照片等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笑話時,其實某種政治意識已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最後就反映出我國的公民社會素質。沒有偏袒任何一方的言論,只是站在維護孩子的立場來想問題,多麼希望具有良知的各政黨支持者,能夠創作出有水平的宣傳資訊,而朝野政黨的候選人應該要在兩方所提出的惠民政策上進行辯論,這才是我們期待的選舉文化。

2018年4月17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校慶is what?

假期裡到新加坡參加一所著名中學的校慶晚宴,觀察了新加坡華社舉辦宴會的情況,和我國的情況也沒有什麼兩樣,就是不準時,這大概是馬新兩地華社的通病。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加坡的華人對於學習華文的觀念和態度。

那一天和一名朋友就在那座校園中的某個角落交談,突然一名口操華語的年輕人來詢問,我們正好提到校慶,這名年輕人竟然不客氣地回問:“校慶is what?”後來朋友就用英語講解一下,他才明白。

新加坡是一個先進國,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全世界都對這個小小的島國在短短數十年間所取得的治國成就給予肯定,這也是全體新加坡國民引以為傲的成就,當然這尤其反映在經濟繁榮和政治嚴明方面,在東南亞諸國,任何國家都無法出其右。

華教被政府視為洪水猛獸

新加坡的各方面成就固然令人羨慕,新加坡人那種務實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向他們學習,因為這個小小的島國,如果不這麼樣拚搏,實在無法生存下去。然而,這個島國有七成的人民都是華人,卻沒有了華文教育,也因而導致這個國家的華人基本上都不重視學習華文。只要談到這方面的現象,很多華文教育界的人士都感嘆這個國家曾經有過蓬勃的華文教育,後來卻因政治因素,華文教育被政府視為洪水猛獸,經歷了數十年的打壓和限制,終於將華文教育連根拔起,這跟馬來西亞的情況很不一樣。

新加坡已經沒有了過去的華校,過去僅存的華校都變成了英校,充其量作為表面上還重視學習華文的特選學校,然而骨子裡早已是英校。因此,年長一輩的新加坡華人,對於新加坡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有無限的感慨,大嘆無奈而已。

新加坡人由於失去了華校,華文水平低落;更甚者,英語早已成為新加坡華人的母語,這個事實已經形成,也成為全球華人世界的奇特現象。讀過馬新歷史的人都知道馬新兩地過去是一家,後來由於政治問題,新加坡自立為國。為了求存,新加坡走出了自己的路,其中在華文教育方面,採取了打壓和限制發展的手段,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華文中學的學制改革,就是要砍斷南洋大學的生源,直到1987年華文小學不復存在,新加坡終於關閉了所有的華校,華文教育成了絕響。

新加坡通過政治手腕,把華校關閉,華文教育不復存在,也導致華人選擇了集體放棄學習民族語文的權利,這是一個怎樣的思維方式,很耐人尋味。

2018年3月27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不對等的翻譯

昨天在新加坡華僑中學的大廳上看到紀念李光耀的展示板,其中一塊板的內容提到李光耀的「雙贏」哲學,我和同事們都認為標題的中英對譯是不妥當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怎能譯成英文的「Win-Win」呢?兩者有層次之差呀!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是甚麼意思呢?就是自己做好立身處世的修養,也讓別人能做好立身處世的修養;自己求得通達,也讓別人求得通達。 這句話出自《論語.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富有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

甚麼是「Win-Win」呢?這是營銷學名詞,營銷學認為双赢是成雙的,對於客户與企業來說,應是客户先贏企業後羸;對於員工與企業之間來說,應是員工先赢企業後贏。雙贏強調的是雙方的利益兼顧,即所謂的「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這是營銷中經常用的一種理論。多數人的所謂的雙贏就是大家都有好處,至少不會變得更壞。簡言之,就是競爭或合作的雙方都能獲益。

「己立立人」,應翻譯為Being able to establish oneself, one should help others to do so.
「己達達人」應譯成
Developing oneself, and seeking also to develop others.
「雙贏」譯成「Win-Win」,是否准確,有待商榷,然而較準確的翻譯是「Mutual benefit」,就是互惠互利,這才是李光耀的處世哲學,功利意義高於一切。這種處世哲學,和儒家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完全是兩碼事。

一定要讀懂經典,才不會濫用經典名句。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今年的农历新年是属于狗年,听到很多人都在汪汪叫,到处旺气弥漫,好一个热闹翻腾的新年啊!

大年初一看新闻报导,本地创作歌手黄明志又被投报贺岁歌曲含有不良意识,连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也发表声明,黄明志的劣性足以被当局对付,看来这一次难逃厄运了。

既然副揆都发言了,情况如此严重,不免上网去搜寻这首“狗一样Like A Dog”的贺岁歌曲。看完之后,只能嗤之以鼻,副揆之言,相信会成为真实,黄明志等着挨告吧。

喜欢听黄明志歌曲的人,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只能承认他确有音乐才华,而且真能欣赏他所作的好歌。另一种则是随风起舞,无论是什么烂歌,都照单全收,这些人的思想水平不高,黄明志的歌曲,很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狗一样》不堪入耳目

仔细研究黄明志这首“狗一样“的贺岁歌曲,真的是不堪入目和不堪入耳,镜头里出现了猥亵动作,虽然是搞笑制作,但明眼的人都看得出意识不良。至于歌词之中,”狗男女“或许含有双关之意,然而令人不屑,更严重的是摄录地点竟在我国行政首都布城的回教堂之前,歌词中以狗来作为歌唱对象,并通过猥亵和讽刺的手段来宣泄某种不满情绪。在农历新年期间,听这种烂歌,还真是扫兴,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当今网络通行,这首意识不良的歌曲肯定广为流传,对华社要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人们来说,简直是一种羞辱!

黄明志是独中校友,他的母校董事部曾因为他的一首意识不良歌曲严重破坏校誉,乃愤而发律师信给他,校方还保留了起诉权。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虽然各族人民的宗教和文化都不相同,可是我们何其幸运能够生活在一起,学习包容、尊重和谅解。对于独中生而言,这是应该要培养的人文素养。独中生除了具有兼通多语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包容、尊重和谅解其他族群的情操,这些人文素养也反映在国外留学生的身上。我接触海峡两岸地区的大学比较多,知道两岸地区的大学师长,对我国留学生尤其对华裔学生的人文素养都给予高度的赞扬。

黄明志的劣行破坏了我国的教育风范,另一方面,也看出一些政党的追随者粗制滥造了许多劣质政治宣传,导致人民沦为愤怒却没有素质的“跟尾狗“,难怪狗嘴长在人身,又岂能吐出象牙呢?

2018年2月20日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哪堪灭史之痛!

台湾岛内的局势发展一直牵动全球华人的心,这个面积只有我国九分之一的小岛,其政府的重大施政,如果是牵涉到民族和文化认同的课题,往往成为全球华人舆论界的焦点话题。

就以最近曝光的“12年教育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企图大搞文化台独之事,草案强调不再单独教中国史,而是把中国史混入东亚史范围,引来学界哗然。

虽然世界上已经没有几个国家承认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然而中华民国一直存在于台湾岛上。曾经何时,台湾还处在国民党统治的威权时代,就不断地向全球华人强调“中华正统在台湾”的观念,台湾人读中国史,是堂堂正正的中华传统史观,那个年代的台湾人,都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

自从民进党执政以后,处心积虑要实现台独的政治斗争目标,明眼的人都看得出,台独在当今世上并没有市场,有人甚至形容这只不过是一场幻想而已,不可能实现。然而,民进党政府在取得完全执政以后,积极地从文化台独推向法理台独,这正是他们正在部署的“建国”之路。因此,要想在文化台独上做出表现,其中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就是从处理历史教育下手。

未来新生代都将数典忘祖

上述“12年教育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宣称要将原本以汉人为主轴的史观改为重点放在台湾最近五百年脉络,而中国史则将放在东亚历史脉络中讨论,并要构建所谓的“以台湾为主体的下一代的史观”。这就是民进党政府要进行文化台独的教育政策之一。

作为中华民国的历史教育,却把中国史纳入东亚历史,如此粗暴地以政治斗争方式来处理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预见未来的新生代都将成为“数典忘祖”的一代,多么可悲啊!想起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一段发人省思的话,可以给台湾那些搞历史教育的衮衮诸公参考。

龚自珍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一旦上述课程草案落实,台湾人所读的中国历史将被改写成无关痛痒的外国史,一切后果已如龚自珍所言。当午夜梦回的时刻,那些曾经被台独幻梦冲昏头的政棍可不要吓出一身冷汗啊!

2017年9月12日发表于马来西亚《浑忘春秋》专栏文章

 

 

击败粗俗文化

我国惹人争议歌手黄明志的《击败人》最近又掀起了人们热议,这首歌在网路上广为流传,虽然表面上从点击率可以看出为受欢迎程度很高,但也不能排除很多人对这首歌嗤之以鼻。

当然,歌手对人们的批评也做出了还击,他的回应加上许多网友的力挺,似乎为他带来了反击后的快感。在这个网路资讯充斥的年代里,许多网民已经沦落到是非不分的境地,可是还能乐在其中、自以为是,不免令人担忧。

黄明志作为一名歌手,人们给予他的评价,目前只看到夸奖他的音乐才华而已,至于他给人的整体印象,那就各花入各眼,喜欢他的,只局限在音乐才华的评价而已,不喜欢他的,就针对他那些内容粗俗且令人反感的歌曲。

黄明志出道十年,发表过很多作品,以他的音乐才华,确实创作过许多受人肯定的优秀作品,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可是他为什么总是有意无意地发表一些令人反感的歌曲,这个问题大概只有歌手才知道,毕竟只有他本身才需要去面对整个社会对他的观感。

公众形象一直挺立不起来

如果说歌手想要通过低级趣味来哗众取宠,早在几年前,他已经得逞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创作这种明明是不良示范的歌曲呢?当许多人在传唱他那些用流行音乐包装的意识不良且低级趣味的歌曲时,可以想象模仿者的丑态是不堪入目的。

当然,歌手可以用很多自以为是的借口来反击人们的批判,甚至不在乎一切后果,尤其他已经在青少年面前立下了不良示范。他的音乐才华明明可以获得广大人群的赞许和祝福,甚至乡亲父老也为此引以为荣,然而歌手逆道而行,惹来不必要的讥议,纵使他再抗辩,又有什么意思呢?

作为一名歌手,唱了整整十年,也交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然而他的公众形象一直挺立不起来,这就是歌手的问题。如果还有人疼惜黄明志,应该要引导他走向真正流行音乐歌唱家的道路,让人们在欣赏他的音乐才华同时,也能分享到他所获得的歌者荣耀。

黄明志必须要先击败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赢得群众一致的祝福。千万不要让疼惜他的粉丝一次又一次在他出状况后,总是很为难地去声援他。

2017年7月25日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变天可以改变华教的命运吗?

全国大选听闻又要到了,朝野政党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来一场硬战。于是各种攸关国家命运的言论此起彼落,其中华教问题再度被炒热相信是意料中事。“变天”仍然是未来大选时选民最关心的课题,从308大选到505大选,选民盼望“变天”似乎越来越急切,因为选民看到308以后,许多过去做不到的事情都实现了,民联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受到普遍的肯定,尤其对独中教育的巨额捐款和对独中统考的友善态度,都博得华裔选民的好感。或许有人会认为未尝不是很好的政治筹码。

将来变不变天,谁晓得?但我只知道华教在建国以后,遭遇过各种压力倒是事实,华人的民族性毕竟和其他族群不一样,作为中国移民的后代,能够把华教坚持发展到今天,并促成这个国家多源流教育的风采,也是事实,然而华社为此又付出了多少代价。

当前还留在执政阵营的华基政党,给人一种“对外软弱,对内坚强”的印象,很多华教课题都是靠华社群众的智慧,在“两岸猿声啼不住”之中,总要让“轻舟过万重山”,这又是谁之功呢?至于在野的政治党团,当中不乏曾是朝中执政党团的领导人,他们对华教的高压态度,也曾令人心寒,如今也要揭竿而起,不教变天还真心不死啊!

在我们这个国家,要谈什么华教,首先必须要有母语教育的情操。华社捍卫华教,那是基于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利,在这个思想基础上,才谈得上维护华教,这是一个根本大原则,任谁都不容否定。

尽管当前中国的和平崛起让很多人感到飘飘然,但当我们回到我国母语教育的发展情况,华小和淡小还是摆脱不了被不利教育政策威胁的问题。至于独中,争取了多年,独中统考文凭仍未受承认,华教问题永远就是政治问题。

未来如果真的变天,曾经是压迫华教的急先锋,是否会解除当年对华教斗争先入为主的成见,我们看不出有任何迹象,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并不曾在捍卫各种族的母语教育课题上讲过什么公道话。

在这个国家,要谈华教,还是要守住母语教育的根本大原则,仍然要继续仰赖民间的力量来向政府施加压力,管它将来是哪个政府来执政,只要能够放弃单元化教育思想的政府,就是受人民爱戴的好政府。

2017年7月18日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15-7-2017

话到嘴边留半句

下一届全国大选即将到来,虽然不知道日期,但应该不会久远。在此之前,选民都在观望各个政党的推荐人选,有者已经浮出台面,有者伺机而动,有者故作神秘,有者声东击西……,无论出什么招数,选民心里有数,手中一票要押向何方,往往话到嘴边,总留半句。

每一届选举所听到的竞选语言,听得懂的,就听进耳里,然后细细琢磨;听不懂的,就欣赏演说者那七情上脸、热议高谈和豪情万丈的表情,暗地里却心里有数,接着履行选民的义务,在选票的格子里画上交叉的线条,最后享受一下选后成绩出炉的高潮快感,直到精疲力尽,隔天醒来,继续生活。至于接下来的生活过得好不好,都得接受,大不了继续期待下一届的新希望吧。

听不同阵营候选人的讲话,何止一次,每一次所讲的课题内容都有雷同,其中不乏砍树、通水沟、灭蚊、清垃圾等,这些看似简单却又艰难的民生问题,往往需要不同层级的国州市议员来帮忙监督,那些公仆才能认真处理好分内工作,这到底是谁的功劳呢?

现今网路资讯非常发达,然而真实程度遭到质疑,民众不知真伪,心情起伏颇大,就像每个月的汽油价格,真的是涨一分而牵动全身神经线。每次接到调整价格的讯息,不知真假,总是看到汽油站大排长龙的汽车等着加油,心里颇不舒服,想要骂出来的埋怨话,吐出一半,另一半又吞下去,暗忖就忍一忍吧。那些如假似真的讯息加上不吐不快和吐了也不快的心情交杂在一起,民众的复杂心理,岂止一两句豪言壮语就能纾解?

一句又一句嘶喊至沙哑的豪言壮语到底能不能带出人民追求幸福的感觉?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聚会能不能讲清这块乡土和这个国家所要落实的政策真能惠及人民?我是一名华教工作者,如果问我对下一届人民代议士有什么冀望,我的上半句是:请理解各少数族群的公民权益,并加大力度扶持各少数民族发展母语教育,以减轻有关族群的社会负担,因为维护和发展母语教育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

下半句,就留着吧。

2017年3月7日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4-3-2017

从民族走向世界

从网路新闻中注意到一则发人省思的新闻。在中国央视一个标榜文化传承的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上,从来只准唱中国传统曲艺,当天一名女歌手尚雯婕却不按常理出牌,一开腔就唱了法语歌曲,据说这首曲子还是她的得意之作,没想到唱毕就迎来评委李谷一的严厉批判,令尚雯婕在台上黑了脸,不知所措。

李谷一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祖师爷,她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用气声唱法(流行音乐唱法)的歌唱家,她针对尚雯婕的歌唱直言批判,认为尚雯婕在那些哈韩哈日的娱乐节目唱外国歌曲,没人管得着,但在这个弘扬中华文化的舞台上,洋人的一切都得靠边。她还以享誉国际的男高音帕瓦罗蒂为例,他到中国演唱,从来都坚持以他的国家语言来演唱。

当年李谷一在法国演唱的时候,也是坚持唱中文歌曲,因为音乐是无国界的,无需翻译。

李谷一这番话,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中国社会崇洋媚外的风气依然很盛行,而且各个阶层都有。然而,各阶层中坚持捍卫中华文化者大有人在,李谷一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上一味全盘西化是一种极端奴性表现。她对尚雯婕的批判,值得我们省思。

对自己的民族语文没信心

前阵子我接见了两名毕业多年的老校友,其中一名张嘴闭嘴半咸不淡的英语,另一名同伴实在开不过眼,就请他讲华语。我看在眼里,想到李谷一批判尚雯婕的事件,心里颇多感触。其实我们华社何尝不是这样呢?明明是喝华文教育的奶水长大的,却对自己的民族语文没有信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对捍卫民族语言的立场必须要坚定,因为这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华教团体长期以来坚持华文教育不受单元化教育政策的侵蚀,就可以看出我们华社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坚持力度还是相当强大的。

在华文教育的圈子里,华社坚持捍卫自己的民族语文,但并不排斥学习英文和马来文,因为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然而世界再怎么多元化,都不能松动捍卫民族文化的大原则,在多元种族文化环境里,才能获得其他族群的尊重,也才能从民族的变成国家的,并从国家的变成世界的。

李谷一作为一位具有民族节操的歌唱家,她的话就像给了全中国崇洋媚外者一个大巴掌,而这热辣一巴掌,希望也能给我们华社带来启示。

2016年11月15日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侧看台湾

台湾变天足足一个月,这个月以来,听到的是朝野上下的谩骂声,然后又看到中国大陆当局对台海局势一次比一次严厉的放话,甚至是警告。接下来,国际社会也有了一些声音,主要来自美国假惺惺地提醒台湾当局中美之间还有“三个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原则”之类的话语。

台湾比弹丸之地略大,然而岛内的政治局势演变,往往牵动海外华人的心,它的一个小动作,总要触动中美和中日关系的敏感地带。于是,我们看到这么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台湾岛,竟然让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它的存在。

这个月以来,看了台湾岛内的局势,不免感慨,乃戏题七言绝句,曰:“茫茫台岛闹哄哄,撕裂族群分不同。只盼返台会友日,中华一统乐融融。”然而,像我这样想法的人,在台湾应该大有人在,但相信所占的人数比例不会太高。

陷入爱台湾恨中国迷思

有时候,我们感到很奇怪,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之后,凭着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占有了台湾,对台湾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直至二战吃了败仗才离开,留给台湾的是各种建设和绵绵不绝的东洋恋情,加上最近“湾生日本人”的情意结,台湾人对日本基本上还是有好感的。

至于国民政府在日本败走之后正式接管台湾,也用了半个世纪来经营台湾,直至八十年代中,台湾完成了“十大建设”,经济发展达到历史新高点,尤其在蒋经国总统掌权后期,台湾民间还流传一句俗语“台湾钱淹脚目”,意即台湾的钱就如潮水,已经涨到脚踝,表示当年的外汇储存量不断增长至令全岛人民雀跃的地步。

台湾经历了两次政权转移,民进党政府对前朝政府却只有不断地攻讦,甚至怂恿人民散播仇恨,认为国民政府时期,台湾也是被殖民统治,这样的论调是匪夷所思的,而且更可悲的是外省人和本省人的对立竟然被抬出来,撕裂了人民的感情,更甚者,还助长了台独意识。

去年底到访台湾,游逛北投,参观了当地人民重新修复日本人留下来的温泉澡堂,对古迹的维护简直是无微不至。走出澡堂,在大门外的路边,看见一名老者吹奏洞箫,正是那首《温泉乡的吉他》,曲调充满东洋曲调中的幽怨缠绵,听了令人动容。

我突然有所感触,国民政府时期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对很多台湾人来说,不值得感念,反而陷入了“爱台湾,恨中国”的迷思,令人费解。国民党能否走出台湾的历史舞台,真的是前途未卜啊!

 

21-6-2016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华教界论爭的语词

2006年以前,我没有太大留意华教界是否有过阵营之內的剧烈论爭,只感觉到只要提到华教、独中、独大、新纪元学院,以及政府对华教的各种不利法令、措施、方案等,全国华教界同道,基本上论调还是相当一致的,这也给我们感觉到政府很多不利华教发展的政策无法得逞,华社在处理这方面的课题时,確实是有一支坚强的团队。

然而,2006年以后华教阵营內部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分歧,直到最近董总领导层的问题,看出愈演愈烈的消极发展,真令同道等感到忧心无比。

这些年来的论爭过程中,看到了一些发表言论的人士,所用的语词和字眼,都非常强烈,而且所表达的意思都非常极端。乍看之下,还以为有甚么不共戴天之仇。

仔细去推敲所出现过的语词,很多都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理解的,年长的前辈如果见证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局的发展,对於那个时代红卫兵式的战斗性语言都相当熟悉,这些红卫兵式的语言虽已走出歷史舞台,然而却残存在许多华教界老前辈的心中,这些年来每每遇到他们认为要衝锋陷阵的场面时,都会脱口而出,也是一种奇观。

华教队伍需专业意识

我无意去评论谁是谁非,然而对於华教界的论爭情况,已经感到非常厌烦,这种心情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谁不知道当今是发展华教和独中最好的年代,然而华教阵营的分裂,已导致华教在这个国家要走的路越来越狭窄,这才是我们应该要去检討的问题。

每当看到报章上刊登了某地的华教人士的新闻报道,已经看不到几个年轻人的身影,所报道的內容,都是当前年轻人所无法理解的內容,对於那些张牙舞爪的语词,如果不是当事者,或是自以为也是同道的人,大概没几个人有兴趣去瞭解。

有人说董总已经失去了一个新世代的认同,到底谁要去负起这个歷史责任呢?今天我们要去思考,华教队伍要继续走下去,我们必须让这支队伍变成具有教育专业意识的队伍,从华教组织、独中办学、课程规划,到教学措施等,都要求专业的处理方式和態度。

孟姜女可以哭倒长城,然而红卫兵式的污言秽语无法骂倒对手,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16-3-2015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人才外流谁之过

每年我国大学招生结果揭晓后,在报章上总会看到一宗又一宗特优生被大学拒于门外的新闻,然后又是一连串的报道。每年读这些新闻,总希望此事来年不再发生,然而到了来年,又是同样的新闻占满了报纸上的各个角落。今年如此,估计到了明年,甚至后年、大后年……情况应该还是如此,我们就继续为那些可怜的特优生感到惋惜,然后继续对我国大学的收生标准再度质疑。

我每年处理保荐学生到台湾留学的工作时,签发了一份又一份的申请书,申请者除了独中生之外,也有很多国民中学的学生。问起那些国中生为甚么成绩如此优秀,却不报读我国大学,往往得到的答案都令人感慨,因为他们都表示在当前的大学收生政策下,即便拥有相当不错的成绩,也未必能够获得录取进入理想的科系。既然如此,不如直接申请到台湾就读,那里的优惠条件也很吸引人,学术风气和大学水平也不在我国大学之下。在我的印象中,通过我的保荐,进入台湾的医学院就读的国中优秀生,大有人在。

满分佳绩被拒大学门外

今年听到一则令人感慨的特优生故事,一位来自槟城的特优生,在STPM考试中考获满分,由于被本地大学拒绝而无法申请到医学系,后来幸好获得留台同学会的保荐,立即被台湾某所著名的医科大学录取,他毕竟是幸运的,这么好的成绩,当然会获得有关大学的录取。只是,我们的国家却痛失了一个好人才。

这位学生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求学经历,他从初中开始,因家境清寒而需要半工读,然而工作并没有让他荒废学业,在困苦的环境中,反而促使他考获满分的佳绩。他刻苦求学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他被本地大学拒绝,更引起了很多人的惋惜,然而苦心人天不负, 他还是可以漂洋过海去实现他的求学梦。台湾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吸纳了许多我国的优秀生,而像这样的优秀人才,人家是巴不得录取,这些特优生一旦学成后,要想留在台湾发展事业,也肯定大受欢迎。然而我们的国家却无法继续栽培他,这样的事情,大概只会发生在我国?有时候想到我们的政府让人才外流出去,却引进了数之不尽的外劳,到底是得,或是失?很疑惑,也很无奈啊!

 

8-9-2014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游子的心情

马袖强在安顺补选前夕,发出在安顺选区以外工作或求学的游子是“外人”的言论,此言一出,引起了许多游子的议论。马氏认为这些游子将对补选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呼吁留守在安顺的选民不要让这些“外人”来决定安顺的命运和未来。

离乡在外的安顺人被喻为“外人”,这样的论调令人伤心,从安顺市区街道上的行驶车辆,就可知道四面八方的游子都回到家乡投票,他们要尽人民的义务,投选出心目中的国会议员。

回想起去年的全国大选,网民们号召各地游子回到自己的家乡投票。再看台湾地区的总统大选,成千上万的台湾游子,也是回到台湾投票,这些游子都不曾被视为外人。

安顺是霹雳州其中一个略具规模的市镇,然而这座市镇很难留住年轻人,大家都向往到外地求学和工 作,因此,和其他的市镇一样,只要是逢年过节,外地的车辆都涌入安顺,车里的人,有谁不是土生土长的安顺人呢?就以我为例,思乡之情是驱使我长途驾驶的最 佳动力,回到安顺,看到熟悉的景物,每一个角落都能勾起藏在心底的甜美回忆,这是一个游子说不完、诉不尽的乡情啊!

家乡投票最实际

有些远离家乡的游子,总想个办法让自己的感情和家乡的命运绑在一起。试想想,游子们为了理想, 为了成就未来,在家乡找不到可以发挥的舞台,他们才要离乡背井,去到很远的地方升学和工作。远在外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是最煎熬的,离乡的心情毕竟不好受, 在外头闯荡过,一旦回到家乡,心情之复杂是无以复加的,这都是每一个游子的心情写照。

马氏会发出如此的言论,大概是看到游子们都从外地的大都会回来,他们的政治视野已经不同于家乡的父老,而且很多都是接受新一代思想洗礼的选民,他们基于各种原因,不想随意改变投票选区,总认为在家乡投票是最实际的,这样的心情马氏有理解过吗?

如果马氏能敞开胸怀,张开双手,对四名八方的安顺游子说:“同乡们,欢迎回来投票,和我一起建设美丽的安顺家乡吧!”我相信这一张乡情牌肯定会为他赢取多几张选票。

 

2-6-2014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政治幽默

最近发生两起事件,一为“喂首相吃蕹菜快闪”,另一为“马来犀利啊”,引起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瞩目,对于两起事件所引致的反弹事件,人们也在热议中。

有人说,这两起事件其实是一种政治幽默,却遭到如此对待,令人不可思议。对于这样的解释,当然不见得获得广泛认同。

正巧最近读《论语》,读到其中《颜渊篇》的一段对话,原文为:“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说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怎样为政。孔子回答说:“所谓政,就是端正。您用端正来做表率,谁敢不端正呢?”

政治人物以为顺应时代的需求,大搞噱头,并通过冷嘲热讽,让人民大喊爽快,就可以达到施政的效果,看来不是这样。

我们当然可以抬出很多理由、很多借口来说服群众,说明类似上述的政治行为,在国外比比皆是,博君一笑又何妨呢?然而,我们这个国家毕竟还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多元种族国家,政治的问题,往往很容易走偏锋,一个不小心,惹了一身屎也说不定。

冷嘲热讽行为易走偏锋

一个从政者的行为,就是一种表率,表率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古人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原来我们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传统告诉我们,“修身”才是根本之道啊!

孔子对于修身这一回事,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后来对修身也强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君正而定国矣。”这两位圣哲所说的道理,千百年来,一直是从政者奉为圭臬的至理名言。

当我们看到现今的从政者只会以冷嘲热讽的态度来揶揄政敌,人们或许可以获得快感,但当冷静下来后,才知道作为政治工作者如果只会用一种不踏实的手段来博取人民的欢笑声,这种欢笑声其实是虚假的。

我们看到国内政坛上有很多令人敬佩的政治人物,人民对于这些政治人物,是打从心里尊敬他们,就因为这些政治人物敢于成为人民喉舌、敢于伸张正义、敢于面对牺牲,这些政治人物针砭时弊,肯定不会用冷嘲热讽和含有争议性的手段来表达政见。

人民真正需要的是有文化素养的政治工作者,如果政治工作者的幽默感无法取得共鸣,再多的辩驳,也是枉然。

 

17-2-2014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请听懂华社的心声

今年开学之初,全国数十所微型华小出现了招收学生的问题,这些华小之所以受到华社的关注,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招不到学生,而是招不到华裔学生。

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对上述现象作出了令华社感叹的回应,她认为我国所有的学生都有权利选择到任何一所学校求学,因此,不应该区分微型华小是否只有华裔或非华裔学生。她也强调一所学校有各族群学生就读,是一件好事,这样才能体现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也是较健康的情况。

叶副部长以如此的口气来回应华社数十年来担忧华小面对生存威胁的问题,这样的言论表面上看起来四平八稳,甚至是头头是道,其实却令华社感到非常失望。

叶副部长有如此的反应,对于华社来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任何人都知道叶副部长没有受过华文教育的熏陶,由她来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并作为华社的喉舌,以这样的表现,大概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对她有信心。

华社并没有反对甚么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尽管这个口号的本质理念和背后动机曾经被人质疑过,甚至如今也越来越少人会把它挂在嘴边,然而这句口号不应该随意拿来敷衍当前华小无奈招收到非华裔学生的困境。

仅盼副部长体恤困境

教育原本就是要照顾各种社会背景的学童,因此教育具有一种非常庄严的存在意义,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当然,针对一些微型华小靠招收非华裔学生来延续学校的发展命脉,华社对这个现象感到非常无奈,我们并不曾听闻哪个人敢发出华小应拒收非华裔学生的言论,因为任何人确实都有不可侵犯的教育权利。

其实华社只是希望叶副部长能够体恤微型华小所面对的发展困境,并带领教育部的工作团队认真检讨如何改善微型华小所面对的生源问题,而且也希望叶副部长能够理解华社多年来捍卫华小的真正精神,是在维护多元种族教育权利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母语教育的决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华社维护华小发展,和促成国家的教育实现多元种族的教育色彩,两者并没有冲突,就如族魂林连玉先生所强调多彩多姿,共存共荣

叶副部长应该要听懂华社的声音,协助发展困难的微型华小解决迁校的问题,并体恤华社的苦心,让这些微型华小搬迁到适当的地方去发展,以增加华裔学生的人数。叶副部长如果连这样基本的教育使命感都没有,还奢谈甚么一个马来西亚,我们真担心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将导致微型华小步上灭亡之路,最终成为华社的遗憾。

6-1-2014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方言情怀

国营电台AI FM突然传出明年停播方言新闻的消息,此事震惊了华社。据说停播的两个原因很可笑,第一个是为了要节省电台开支,第二个原因是这个新闻节目不合时宜,没有商业价值。

人们心里在想,我国的国营企业,有哪一项不是亏损的,甚至亏损到令国人感到羞耻的都有,然而一个方言节目,每个月区区七千令吉的开支,又算得了甚么?

华社看待方言新闻,是有双重意义的,首先它是传播新闻信息的管道,仍具有新闻价值,其次是方言新闻使用规范方言,尽管现今年轻人已经无法使用这种方言来沟通,然而却是人们保存语言文化的其中一座堡垒,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

作为国营电台,毕竟不能和其他商业电台相比,政府必须尊重各族人民维护本身语言的权利,这家国营电台从1946年起,就开始广播方言新闻,陪伴华社各阶层的人民走向成长。现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方言节目,除了本地,也包括来自台湾、香港等地的节目,虽然台港地区的方言水平和我国的方言水平不一致,但是无损于我国方言新闻的广播风采。

常听到方言新闻

还记得念小学之前,经常看见妈妈守在收音机旁,聆听福建歌仔戏的节目,听得如痴如醉。后来上了小学,直到中学,每天中午,到处听到人们追听粤语广播剧,我依稀记得当年有一个广播剧名为《星星火照一家光》,曾经风靡一时。至于方言新闻,更是经常听到。

虽然华语已经成为我国华人的共同语言,各个籍贯的华人聚在一起,不再受到语言不通的困扰,然而华语的广泛流通,也导致新一代的孩子们无法纯熟使用自己的方言,这也是为甚么到了今时今日,有人在感慨之余,还要大喊捍卫方言。

我在独中服务了多年,经历了四所学校,在前三所学校服务时,不曾在会议场合中使用方言,然而到了现今这所学校,在向董事汇报校政的时候,还有机会使用自己的母语福建话来汇报,虽然讲得很吃力,却也开心,这伴随多年的方言,终于找到一个展现的平台。

我们应该要感到很庆幸,过去华社大力推广讲华语运动的时候,仍然有人在捍卫方言,如今华语大行其道,有人要腰斩方言,依然有人挺身而出,矢志捍卫,这证明华社对于捍卫和延续自己的语言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宏观且正确的思想层次。

真的希望准备停播方言新闻的失当举措能够被纠正过来,也希望在大选中险胜的政府能够继续安抚华社人心。

16-12-2013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不要叫我回中国和印度

雪州翁姑胡先中学的副校长对华裔和印裔学生说了一句如果不爱这个国家,就回去中国、回去印度!此言一出,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课题。

像这样的极端言论,不知听了多少遍,除了激起华人和印度人社会的普遍不满之外,人民也宣泄了不满情绪,然而又能怎样呢?那位言论失当的副校长已道歉了,各族人民心中的阴影是否已经消失了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有的国民中学中,确确实实存在了具有狭隘思想的教师,他们的极端思想总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显露出来。对于这样的教育行为,人们总要口诛笔伐一番,绝不让这种极端思想继续存在于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中。

然而我们又看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如首相纳吉为了感谢马来人而抛出强化土著经济政策,虽然饱受非土著人民的讥评,然而其副手,也是教育部长慕尤丁却高呼久等的一天终于来了!,接着我们又听到首相谴责一些政客经常玩弄种族课题云云。

种族主义阴魂不散

我们这个已经独立超过半个世纪的国家,种族主义的阴魂一直缠绕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知道这缕阴魂会在甚么时候出现,它们可以很轻易地从一些政客的嘴里吐出来,像这样的情况人民还觉得很庆幸,因为至少可以知道谁是种族主义者,要进行口诛笔伐也有个对象。

最可恨的是这缕阴魂竟然依附在教育工作者的身上,种族主义就好像《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孙悟空以金箍棒三次痛击,白骨精在唐僧眼前死剩一具尸身,它的魂魄却飞走了。我国毕竟是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国家确确实实是由各族人民联手缔造起来的,这个国家谁也少不了谁,华人的祖籍国是中国,印度人的祖籍国是印度,这是事实,然而这个祖籍国对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和印度人来说,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也只是先人的祖国而已。

陪女儿读《西游记》,每当读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总是想象人民也要像孙悟空一样,见到种族主义的阴魂出现,就要痛击一番,尽管有紧箍咒的威胁,也不能屈服,因为马来西亚是各族人民的国家,是安身立命的归所,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乐土!

 

30-9-2013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政府会感恩‧人民才幸福

五零五大选过后,政坛余波荡漾,接下来,就是新政府公布系列的新政策,带给人民的却是沉重的压力和不满情绪。

我国算是一个产油国,然而汽油价格一直飙升,政府却说我们比他国人民幸福。还有备受争议的《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从去年吵到现在,华社基本上无法接受这份教育蓝图,如今激起了全国华社的不满情绪,并在董总的号召下,发动了百万签名反对运动。

现在还有更夸张的,就是政府为了感恩马来人在五零五大选期间的支持,准备要施行强化土著经济政策。

此言一出,又再激起非土著族群的不满情绪更加高涨。

其实政府要感恩的人太多了,为甚么只感恩马来人呢?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首相先前设计的那句响彻云霄的口号——“一个马来西亚的诚意了。

华人对国家奉献大

从北马到南马,看到各个规模大小不一的城乡,有哪一个不是华人从早期在此落户之后,胼手胝足开辟出来的呢?建国之前,华人凭着努力和智慧,建立了庞大的原产业基础,不都成为我国的经济命脉吗?华人和印度人从祖籍国带来的文化,丰富了这片国土的文化内涵,并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多元民族国家,这难道不值得去珍惜吗?

撇开别的族群不谈,单单看华人在这片土地上所坚持的华文教育,就可以断定华人对马来西亚的建国和建国后的发展,作出了多少的奉献,这些奉献都足以感动全世界啊!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湾资金进入我国,竟然高居榜首,台湾厂商乐意到我国来投资,因为我国超过半世纪以来,每年输送大批华校生到台湾留学,学成后,大都返国就业,这批数以万计的留台生,有者成为台湾工厂的管理人才。而台湾商人到我国投资,有者连家眷也带过来,为了解决台湾商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催生了北马和中马地区的台湾侨校。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教育现象。

华社为了捍卫中华文化,发展独中,支持国民型中学,维护华小,出钱出力,为国家栽培了不知多少的优秀人才,然而这些人才如今都分布全世界各地,都无法回国贡献才华,殊为可惜,政府有感恩华社吗?

我看呀,各族人民这一百年来互相交融,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奇迹,肯定足以让政府去感恩,因此,人民要的是强化国民经济政策,不是甚么强化土著经济政策。一个懂得感恩的政府,人民才会幸福!

 

22-9-2013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地球最危险的角落

前几天,在家门口捡到一张宣传单,印刷模糊,内容是关于协助住宅保安,并强制收费,令人感到莫名其妙。过了两天,一名其貌不扬的印度大兄来到我家门口,啊!终于现身了,他身穿一件绿色荧光小外套,背面写着“Security”字样,似模似样的。只见他狮子张大口,表示要获得保安服务,须先缴付70令吉注册费,每月30令吉服务费。

仔细一想,这些人也未免太猖狂,我的住所并不在甚么高级住宅区,街道四通八达,从来未曾听闻当地有甚么有力人士发起维护保安的事情,如今竟然有人以保安之名,要行诈骗之实。

攫夺财物先施以毒手

再往深处去想,这些年来,各地治安不靖,每天读报纸,总会读到犯罪案的新闻,而且犯案的手法越来越不可思议,给人的印象就是歹徒为了要攫夺微不足道的财物,甚至可以先对受害者施以毒手。

我的朋友刚从欧洲旅游回来,在百塞罗那遇到扒手,相机被偷了,虽然报案是无济于事,但没有影响到旅程。心想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吉隆坡,应该没这么幸运,因为我们很少听闻本地有扒手,而歹徒都会直接亮出凶器,然后攫夺,至于受害者能不能逃过死劫,就看歹徒的良心了。

我们的国家为甚么会变成这样?一宗又一宗的罪案,占据了报章的角落,读来令人感慨。感觉到我们的国家似乎变成了地球上最危险的角落,过去居家,从来没有想到进出大门,必须要上锁,如今进出上锁,变成了一个自然行为反应。人人家里都安装警铃系统和闭路电视,甚至还可以连上网络,即使远在外地,也可以监视家里。像这样的居住环境,还有甚么意思呢?

唉!我们的警察去了哪里?我们的法律到底能不能给人民安全的保障?很多人开始质疑。还记得女儿初念小学的时候,回来问我警察是不是坏人,我说不是,她说是,问她为甚么会这样认为,她说是老师教的。天啊!连小孩的幼小心灵都受到影响,从小就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如今从报章上看到全国各地的犯罪案接连不断,或许被夸大了,但毕竟已经影响国人的心情,也影响到国家的声誉。

有人说,在世界十大危险城市名单中,吉隆坡竟然榜上有名。过去一直给人亲切可喜的槟岛,旅人被攫夺致伤的新闻也大篇幅刊登在报章上,人民只能徒呼无奈,外国旅人也只能摇头叹息。

如何在危险角落中安居乐业,已经成为国人最大的心理压力,能不担忧吗?

 

发表于14-7-2013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

全民的共同语言

马来西亚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国家,它可爱,因为它有多元的文化、复杂的语言。这里有巫、华、印三大民族,还有三大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更有比少数民族不知多了多少倍的外劳,人种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语言的复杂,更不在话下。

在这多元文化的国度里,各族人民的文化交融所展现出来的文化活力,也形成了我国的文化特色。您很难想象在吉隆坡的街头,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除了卖酿豆腐Yong Tao Fu)之外,他们也卖猪肠粉Chee Cheong Fun)。谁不知道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其实猪肠粉并不是用猪肠制成的,可是这个猪肠,他们也音译为Chee Cheong,有何不可呢?

生活上已融合各族文化

马来人的椰浆饭(Nasi Lemak),我们华人有时候戏称为辣死你妈,也能自得其乐!印度人的煎饼,走到哪里,无论是甚么种族,都管它叫做“Roti Canai”。远古时代从印度传来的咖哩,到了东南亚,各国都烹煮出了各自的风味,单单在我们这个多元民族文化的国家,各族人民的咖哩也各有特色,可是各族人民还是能接受不同风味的咖哩。

我们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融合成一块儿,不分彼此了。每次接待国外来的朋友,我总是跟他们说我们国家的可爱之处,带他们走过的地方,都能让他们领略到这个赤道国家的热带风情原来是这么迷人的。

然而,真可惜啊!我们国家的政治人物,总是假国民团结之名,来进行分化国民的勾当,这两届的全国大选,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事情,令人民瞠目结舌,这是一个要迈向先进国宏愿应有的思维吗?于是,我们看到得到首相口头祝福的关丹中华中学,还有那一张建校批文,让全国华教人士自相残杀;另一边厢,大马伊斯兰消费人协会要求政府废除和关闭所有母语源流学校,以实行单一源流学校制度。又有玛拉工艺大学副校长阿都拉曼阿萨及前上诉庭法官莫哈末诺阿都拉在一场第十三届大选论坛上,提出把多源流学校改制为单一源流学校,直把和谐的民族感情撕裂成血淋淋的肉块,令人不寒而栗!

我们常听说,我国各族人民要有共同的语言,处在这个年代,听一听这两届大选后人民的声音,才知道原来真正的全民共同语言,只有六个字而已,那就是公平、干净、尊重,至于用甚么语文来解释,还是那个意思。

请您保重

第十三届全国大选落幕至今已经半个月,这半个月以来,人们讨论选情的情况似乎越来越热烈,所到之处,无论是在宴会、咖啡店,或一般公共场合,都听到人们对大选留下的种种问题大谈特谈。

这一届的大选和过去不同的地方,就是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在这一届大选中,遭遇到史无前例的大溃败,导致原本就积弱不堪的窘态,又露出了惨不忍睹的败象,最终华裔选民都选择摒弃这两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华基政党。

我国华裔选民在这一次的大选中对国阵华基政党作出了如此审慎的判决,认为纵使内阁没有华裔代表,也不愿再把机会留给马华公会和民政党的候选人。

看到前所未见的黑暗

我们从这一次大选中,看到了两个可喜的现象。首先是大选前已经形成“海啸"的民间正义力量正在凝聚中,无论是五年前的三零八政治海啸,或是五零五城市海啸,这两次海啸之后,并没有因退潮而走向平静,反而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黑潮",这一波又一波的黑潮,相信会持续到下一届大选,轻者点缀了社会新闻的版位,重者足以撼动执政党团的信心。人民在黑潮中了解民主的真谛,领悟法治的道理,感受国家的安危,从而走向真正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民主的康庄大道。

其次是马华公会和民政党不入阁的问题,对华社而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思想飞越。华社实在无法接受过去那些当家不当权的华裔内阁部长,这些部长又如何能让选民相信他们能够继续为华社谋求福祉呢?

当前网络科技非常发达,信息非常丰富,人民的眼睛看到过去未曾见过的黑暗,这一届通过选票来决定谁做政府,支持民联的选票竟然多于支持国阵,然而却由于不公平的选举制度,导致出现“多数失败、少数胜利"的局面,这又叫选民如何信服呢?

突然想起台湾歌手齐秦当年唱过的一首歌《大约在冬季》,其中有两句话我要摘录出来唱一唱,“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两个华基政党入不入阁,人们大概不会去关心,就只好各自保重了。

19-5-2013发表于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浑忘春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