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中國紅

身為大馬華人,難免對中國的國勢發展會特別留意,中國發生的大事,往往成為國際要聞,就算撇掉民族情意結,作為關心國際時事的普通民眾,都會自然而然地去瞭解中國。多年前,聽一位前輩說過:“無論如何,未來的世界都要看向中國。”這句話在我心中收藏了很多年,如今看到整個世界的變遷,尤其這兩年的疫情之下,中國給了世人一個不同凡響的印象,至少它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它的強大帶給世界新的希望。

有道是:“峰高無坦途,途坦無高峰。”中國要在這個風雲詭譎的國際環境中走出自己的路,肯定要面對各種已知和未知的重重考驗,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中國政府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擺在世人眼前,中國確確實實憑着自己的實力去克服各種考驗,並贏得世人的肯定和重視。

有足夠底氣抗衡侵略一方

中國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之後,鄧小平重返政壇領導改革開放的工作,國家進入一個轉折時期,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從當年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富國強兵,這條路是走對了,社會主義真正融入中華文化血脈之中,就像佛教傳入中國,被中華文化完全消化,經過融會貫通,實現了文化再造的精彩。

然而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東西方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也讓這個世界瀰漫了鬥爭血腥,中國在近現代歷史時期中遭遇幾乎亡國亡天下的危機,若非中華文化基因裡富含豐富的民族智慧和先天具有的勇猛精進精神,我們就不可能在有生之年見證中國的強大。

就以華為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加拿大無端羈押長達3年一事為例,誰都看得出這是美國明顯打壓中國的野心所為,美國可以用相同的手段對付歐盟和日韓等國,通過巧取豪奪的伎倆打壓人家的高成就科技產業,然而中國是一個真正強大的文明型國家,擁有足夠的智慧和底氣來抗衡侵略一方,中國畢竟不是英、法、加、澳、日、韓等國,可以屈服於霸權之下。

9月25日早上,看到孟晚舟在不認罪的情況下被釋放的新聞報導,而且她已經正在返回中國的途中,我們就知道中國在對抗美國霸權上,又打了一場勝仗。欣慰之餘,遂拈詩一首以遣懷,曰:

歸去來兮孟晚舟,終伸屈陷出冤囚。

豺狼逞惡無公道,巾幗迎鋒冠女流。

美帝難施辛毒計,華為固守壯強猷。

人間正義應猶在,捷報傳來悅九洲。

2021年9月28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締造成功的典範

2020年東京奧運會終於在2021年成功舉行和圓滿落幕,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局中,也給世人留下幾許感動。對於主辦國來說,日本為了要辦好這場賽會,在疫情籠罩之下堅持突圍,這是奧運會歷史上必須記錄下來的一筆成功盛事,充分突顯日本作為主辦國在決心抗疫的同時,也成功達成舉辦賽會的使命。

每一屆的奧運會,總有令人驚喜的成功運動員成長故事,他們的努力拚搏,必定有一段令人為之動容的生命故事。從這個角度去關心奧運會賽情,都會知道全紅嬋締造女子跳水完美的比賽紀錄,她在5次跳水中,其中3次獲得滿分,她的完美表現被譽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破紀錄,估計接下來有人要想打破她的紀錄,應該是不容易了。

這位奧運會選手是年僅14歲且稚氣未脫的小女孩,來自廣東湛江,是典型的農民子弟。她以完美的跳水表現摘下金牌的消息在網絡上炸開,不只她的故鄉人民感到光榮,更是全中國的榮耀。

良好家風培養的人格品質

全紅嬋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硬道理,要成功,就必須苦練。當記者訪問全紅嬋,她讓我們看到一個平凡的孩子通過勤奮學習,每天數百次的跳水訓練,一次又一次的從鍛煉中累積成功的經驗。她只是一個很平凡的孩子,擁有一般孩子好玩的天性,然而令人感動的是她的人格品質竟是多麼高貴純真,她獲獎後想到的只是要以爭取到的獎金來為母親治病,還有就是可以獲得毛茸茸的玩具和棒棒糖而已。看到她的視頻,令人欣喜和心疼,這是寒門貴子的崇高情操,除了運動表現,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女孩這麼懂事,簡直是教科書式的標準表現,都完美且自然地展現在世人眼前。更令人感動的是,全紅嬋的父親拒絕了企業家高達20萬元人民幣的慰問金,他認為自己不可以消費孩子所爭取到的榮耀,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努力。這是多麼令人激賞的家風啊!

關於全紅嬋所創造出來的成功表現,在網絡上普遍看到的都是正面評價,這也是我們必須肯定的。全紅嬋不僅締造了體壇的成功典範,她獲獎後的反應和家人對她獲獎的心態,也感動了世人,這又締造了另一個成功典範,那就是良好的家風所培養出來的人格品質,才是真正的成功基礎。

2021年8月10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覺醒年代

偶有閒暇,觀賞電視劇是一件樂事。最近觀賞的電視劇是當前中國非常火紅的《覺醒年代》,劇情講述中國共產黨在創黨之前北洋政府時期,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蔡元培、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掀起新文化運動,後來在堅決反對北洋政府簽署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中促成了五四運動。這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從思想封閉到思想啟蒙,再從尋求真理走向革命而改造中國。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盛況,能夠如此激盪人心且令人神往的歷史年代,就是清朝覆滅後的民國初年時期了。

談到五四運動,就想到陳獨秀主編《新青年》雜誌,他發表了《文學革命論》,還有胡適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後來魯迅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我在中學時期讀華文和中國文學史的時候,有機會接觸到五四時期的偉大作品。可以這麼說,我們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五四運動白話文學的熏陶。

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劇作

1986年,我赴台留學,那個年代台灣處於“動員戡亂”的末期。我在台灣師大念中文系(國文系),有一次在宿舍裡和學長談起五四運動時期的文學作品,我說我讀過魯迅的作品,我也喜歡郭沫若和艾青的新詩,沒想到大我一級的台灣學長竟然以一種很不屑的語氣跟我說:“這些年代的作品我們是不讀的。”我也理解兩岸處於對峙的狀態,感到很不是滋味,但後來一想,這是兩岸對立的結果,徒呼無奈而已。

今年是中共創黨百年,推出這部電視劇具有紀念意義,對中國民眾來說,是公民教材,對我們這些中國以外的華人來說,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劇作,值得欣賞。當前中國國勢興盛,三十多年前我念高中的時候,中國還是窮國,當時我國還沒有開放讓人民自由進出中國。如今時代變了,很多高中生都嚮往到中國留學,且人數與日俱增。世界格局已經大大改變,這個變局,究其根本,來自百年前那一群為推動新文化運動進而掀起五四運動的文化巨人的披荊斬棘,他們為後人殺出一條血路,我們才能看到現今中國的成就。在我的成長歲月中,有幸見證中國走向強大,身為炎黃子孫,何其有幸之至!

2021年3月30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我們正在見證歷史

今年最令全世界華人震撼和振奮的話語,就是中國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幾天前的阿拉斯加中美對話時所說的“我現在講一句,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20年前30年前,你們就沒有這個地位講這個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相信很多人都從網絡視頻中看到中美兩國最高級別的外交人員的戰略對話。楊潔篪對美方代表的有失禮儀和胡說八道做出有力的反擊,此言一出,全中國和全球華人都為之拍手叫好,他那正氣凜然的一番話,把美國人的驕橫氣焰壓下去,令人直呼爽快!

中美兩國對峙存在已久,這幾年來我們從新聞媒體的各種報導中,可以看出兩國關係確實對全世界帶來顯著的影響作用。正巧最近追看中國央視電視劇《覺醒年代》,也剛好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以戰勝國的姿態參加巴黎和會,卻保不住山東半島,被歐美列強和日本欺凌。雖說是電視劇,但演的是史實,看了心裡頗感沉重,我相信這是讀過中國近代史的炎黃子孫都有過的感覺。如今中國在經歷了三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後,國勢大起,而在幾天前的中美戰略談話中,中國人展現了泱泱氣節,其勝負之相盡顯,不言而喻。

楊潔篪在阿拉斯加振聾發聵之言,將來必定載入史冊,成為歷史教科書的教材,這和八國聯軍之役後簽署辛丑條約,以及巴黎和會後簽訂凡爾賽和約,中國一再深陷喪權辱國的泥沼之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中國的發展形勢牽動人心

作為馬來西亞華人,我們當然要關心自己國家的發展,但基於一種先天的民族文化情感,中國的發展形勢牽動人心,也一直是許多華人的關注重點所在,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從中國的強大崛起,我們看到中國正在影響全世界的發展走向。不久前我跟高三學生談教育前景時,我說三十幾年前的中國是一個窮國,當年獨中生想要出國留學,基本上不會考慮去中國。如今中國是一個強大國家,早已成為許多高中畢業生嚮往的深造之地。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檢驗出世界各國的實力高低,也看出各國勢力的此消彼長,在網絡時代所帶來的方便之中,我們就把所見證到的歷史畫面記錄下來,填補和回應讀中國近代史的空虛感,也是一種安慰。

2021年3月23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