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歷史女性

開齋節假期裡,攜帶家人到太平去遊逛。太平最負盛名的勝地,莫過於太平湖了。我們在這裡環湖漫步,徜徉在湖光山色之中,太平湖之美,直令人流連忘返。爾後,就去參觀一座名為“長春圃”的英式風格別墅。

長春圃別墅的歷史已超過百年,是太平當年少見的洋樓別墅之一,也是一座具有高度歷史價值的老別墅。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為革命奔走時期,曾經跟他的紅顏知己陳粹芬在此居住過。

陳粹芬住長春圃17年

根據史載,孫中山於1908年3月至1909年5月期間,在新加坡、馬來亞各州市和泰國曼谷逗留過,他和汪精衛等革命黨人曾到霹靂州宣傳革命思想及反清武裝起義時,就住在長春圃別墅,而當時追隨在旁的還有陳粹芬。中華民國創立之後,陳粹芬留在馬來亞,繼續住在長春圃別墅,前後約17年。

長春圃別墅前方有一塊告示牌寫著“孫中山和他的紅顏知己陳粹芬居留過的別墅”。後人對陳粹芬的認識,大概就是“孫總山的紅顏知己”而已,讀歷史時,也不知道有陳粹芬這一號人物,這可能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加上她和孫中山並沒有正式的名分,因此她是一位被人遺忘的革命女性。

孫中山和原配盧慕貞結婚後,他仍然奔走宣揚革命,並於結婚7年後,在香港認識了陳粹芬,兩人志同道合,墜入愛河後,互相扶持奔走革命。陳粹芬是孫中山的護士,也是衛士,對革命貢獻很多,在革命期間,她保障了孫中山的安全。後來,孫家在修族譜時,肯定了她是孫中山的側室。

長春圃保留完整

在歷史課本中,我們都知道孫中山在奔走革命期間出生入死,經歷頗多。如今通過長春圃別墅,我們進一步了解孫中山和陳粹芬刻骨銘心之戀,這都要感謝別墅主人在陳粹芬結束居住之後移居香港時,將別墅轉手給安東咖啡廠創始人程依妹,而程依妹又將這座別墅的長春圃下來,讓後人瞻仰。

長春圃別墅就在安東咖啡廠的旁邊,而安東咖啡廠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咖啡廠。來到這裡,除了買咖啡,就順便參觀長春圃別墅,多認識一位歷史人物,也回味一段有關革命的歷史故事。

我來到長春圃別墅,卻無法入內參觀,因為別墅正在維修中。希望長春圃別墅在完成修複之後,繼續保留當年的曆史原貌,並請專人把這段歷史故事完整呈現出來,把陳粹芬作為孫中山的紅顏知己的歷史地位提昇到中華民國革命英雄的應有地位。

太平有太平湖柔美的湖光山色,再加上這一段令人銷魂動容的歷史故事,那麼將更增添美麗的城市風貌。

2024年4月16日發表於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渾忘春秋》專欄

風雨小鎮話巴羅

來到巴羅(Paloh)遊逛是一場意想不到的收穫,以為在永平參觀了三座廟宇——德教會紫安閣、天保宮和黑龍洞後,就可以打道回笨珍去。看時間尚早,洪校長提議去巴羅走走,看看那裡的壁畫,大家響應,就繼續展開旅程。

從永平到巴羅,走了二十多公里,一路上都下著雨,當抵達巴羅時,我們冒雨下車,並和洪校長名林有美的朋友在鎮上一間老店前會合。

老天不作美,這場大雨令人無奈,好不容易驅車到此,原本想要去看壁畫的興致都沒了。林先生說既然下雨而無法去逛街,不如就去看看老古董。原來所謂的老古董是一間經營超過百年的修鞋店。

在修鞋店門口環顧隔壁的商店,招牌一樣老舊,我們和修鞋店的老闆攀談,計算他的年齡,經過兩代人的經營,看得出這個小鎮確實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林先生看雨勢頗大,不便逛街,就邀我們去旺來餐館品嘗著名的紅酒麵線。當紅酒麵線端上桌時,聞到紅酒的香醇味,麵線入口,大家不禁大呼人間極品也!

飽嘗一頓紅酒麵線,我們看雨勢漸小,就撐傘冒雨到鎮上去逛。小鎮的街上沒幾部車在走,我們就在雨中欣賞壁畫,並拍照留念。

拍完照,也淋了一身濕,回到旺來餐館,聽老闆娘分享釀製紅酒和烹煮紅酒麵線的心得,健談的老闆娘也跟我們拍照留念。

巴羅小鎮只有區區萬多居民,主要以務農為主。看鎮上的建築物,有一座興建於1955年的京都戲院,如今已經變成古董建築物。鎮上大街旁有幾間老店屋被粉刷過,竟是二戰前的老店屋,那是1935年的建築物。

小鎮曾出版過一本《百年巴羅》文集,我稍微翻閱一下,環顧鎮景,可以想象當年這裡有過的盛況。唉!巴羅畢竟沒落了。

離開小鎮之前,我們向旺來餐館的老闆娘,以及招呼我們冒雨逛街的林先生道別。氣候因一場大雨變得很涼爽,我們先前各吃了一碗熱騰騰的紅酒面線,加上鎮民的熱情招待,心中的感覺是暖呼呼的。

我們就在細雨中告別巴羅,小鎮風情烙印在腦海中,然後一路直奔笨珍……。

壁畫街上憶當年

今天洪祖秋校長伉儷帶我到古來縣內的小鎮——沙威(Kelapa Sawit)參觀壁畫街。原來鎮上的弄巷之中竟然有很多精彩的壁畫,而且很多是我小時候喜歡的漫畫偶像。

《龍虎門》(小流氓)的王小虎、《中華英雄》的華英雄、《多啦A夢》的小叮噹、還有老夫子等等,陪伴我度過從童年到少年的歲月。走在弄巷之中,看著這些壁畫,勾起了很多回憶,回想當年,感覺真是溫馨甜蜜。

我小時候讀《兒童樂園》,從《兒童樂園》迷上了小叮噹(多啦A夢),後來又迷上黃玉郎和馬榮成的漫畫,還有很多同類型的港式漫畫我都很喜歡。另外,王澤的《老夫子》漫畫,讓我在捧腹大笑中學會了很多成語。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受到香港大眾文化的影響,但這種文化影響值得緬懷。

這條漫畫街還有很多精彩的壁畫,就不細說了,看每一張壁畫的日期,有好多張都是這兩年來的作品,畫工細緻,色彩鮮艷,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走走,相信可以像我一樣,找回當年的回憶。

面對南中國海

在馬來半島的西海岸生活了幾十年,為了工作,我在吉打州的雙溪大年和魯乃、檳城州的大山腳、霹靂州的九洞,雪蘭莪州的巴生,以及柔佛州的笨珍,都留下了生活的足跡,加上我的第一故鄉霹靂州的安順和第二故鄉檳城州的大山腳,從北到南,全都位於馬來半島西海岸。

至於東海岸,甚少去過,曾經去過吉蘭丹州和彭亨州,途經登嘉樓州,不超過五次,真正到了東海岸的海邊看看南中國海,更是難得。

6月27日原本要去探索Kota Gelanggi 千年古城,撲了個空,後來大夥兒就沿著柔佛河南下再往東走,來到了邊加蘭Penggarang的海邊。這是柔佛州位於東南一角的海邊,終於看到了南中國海啊!

在馬來半島的州屬之中,只有南部柔佛州的海岸線最長,因為它擁有東海岸和西海岸,南海岸就是新山,與新加坡相對。

對著南中國海,我有無限遐想,想象大海的盡頭就是婆羅洲的東馬,打開手機的導航地圖,果真是,只是太遙遠了,我們眺望不到。

面對南中國海,讓心情放飛,以涵養寬闊胸懷,從西海岸到東海岸,一路走來,把人生大格局打開。

掩埋不掉的千年古城

10月27日,正是屠妖節,我和陳中華副董事長、洪祖秋校長伉儷和李文輝主任相約前往古來縣內的荒郊野外嘗試敲扣掩埋千年的歷史古城Kota Gelanggi。

這一座真實存在的歷史古城,就是東南亞中古時期室利佛逝(也稱三佛齊)王國的遺址之一。古城遺址曾被當地土人發現,後來經過歷史學者證實存在,然而歷史遺跡無法出土面世,如今仍然埋沒於大片森林之中。

這座古城就在古來縣內的Linggiu 湖邊,你看,連地點都知道了,我開車超過一個半小時,載著大家來到湖外的林間入口處,就被守衛擋駕,很可惜啊!

一行人就在附近車站旁的咖啡店休息,順便向當地居民詢問。原來這座古城遺跡當地人是略知一二的,我們才知道這是禁區,因為Linggiu湖是新加坡的蓄水池管轄地,有軍隊駐守,除了軍人和飛禽走獸,沒有其他人可以進入禁區。這麼重要的歷史遺跡一直被埋沒,歷史學家和民間學者只能仰天長歎,徒呼無奈而已。

根據史載,室利佛逝王國建立於7世紀,終結於13世紀,存在了約640年。在室利佛逝王國統治時期,版圖包括整座蘇門達臘島、馬來半島和爪哇島,是中古時期東南亞其中一個勢力強盛的王國。直到王國滅亡後,馬來半島才冒出馬六甲王國,那是後話。

這幾十年來的馬來西亞人民所讀過的國家歷史,鮮少深入了解中古時期的印度化古國,尤其這些印度化古國都是混合信仰印度教和佛教,更難以被歷史教科書容納,什麼原因?看看獨立後至今六十多年來,這個國家給了各族人民什麼感受,就不言而喻。

歷史為政治服務,是一種悲哀,人民沒有機會正確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無論是前朝或當朝政府,都必須背負愚民的歷史罪惡,能不慎乎?

現實與夢幻之間的分界線

好久沒有去太平湖遊玩了,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了。

昨天再次重遊太平湖,心靈大受震撼,原來這裡是現實世界和夢想世界之間的分界線。

來到這裡,從現實世界中找到了夢想世界的美好憧憬;當進入夢想世界之中,又看到了現實世界的真實。

在現實世界和夢想世界之間的分界線上徜徉了整個上午,領悟了一個道理,即人生有夢想,才能走得更遠,夢想是動力,讓人生更充實。

令伯到此一遊

今天從笨珍北上馬六甲,準備在學姐家住宿一晚,明天一大早繼續趕路到加影的董總出席會議。

路途再遠,分段跋涉,心情也感閒適。學姐帶我去逛雞場街,當走到馬六甲河畔,只見綠水粼粼,烈日下的河景卻也明媚。

在河畔看見幾塊石碑,原來是馬中兩國共結友好的紀念碑。其中一塊石碑上的文字,我看了很有意見。馬六甲人文薈萃,也算是其中一顆東方之珠,怎麼會把碑文寫得這麼幼稚?

把三寶太監稱為鄭和將軍我沒意見,但那句“1405年來到馬六甲”就有問題,而且馬來文和英文的翻譯也很一致,都是膚淺。

三寶太監七次下西洋,六次途徑馬六甲,為什麼不能認真交代清楚?馬六甲政府為什麼不征求一下學養豐富的文人把碑文認真寫好?

《西遊記》那隻大鬧天宮和隨往西天取經的孫悟空,它當年跟如來佛鬥法,翻身踩上筋頭雲,一跳十萬八千里,來到五指山腳下,撒了一泡尿,順便在山壁上寫上“齊天大聖到此一遊”,這八個字就比馬六甲河畔的碑文有力度,才叫精彩!

獨釣艷陽下

昨天到麻坡訪友,朋友帶我去看一條已經死去的河,如今已變成一個牛軛湖,這條死去的河就是Sungai Mati ,麻坡人都很熟悉。

這條死去的河,它的土名後來成為地名,中文名稱是利豐港。

看了腕錶,正是下午四點鐘,車窗外仍是一片酷熱,然而毒辣的艷陽並沒影響到馬來大姐在牛軛湖垂釣的雅興。

念天地悠悠,艷陽高照,獨釣於湖邊,世間紛擾與我何干?馬來大姐真高雅之士。

世外桃源又一村

經過柔佛的龍引小鎮,走進岔路,就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海番村,海番馬來文叫做Orang Kuala,也是屬於馬來人的其中一個族群。

這裏是全馬最大的跳蚤市場,我這才知道。村裏的海番的生活方式真是寫意,平時開不開店都很隨意,政府建給村民的跳蚤商店,絕大多數都關門大吉,真不容易期待他們啊!

這裏的土地肥沃,隨便栽種,門前的花草樹木都能茂盛成長。想起93歲還要拜相的馬哈迪,他對馬來人愛之深責之切,真要扶起來呀! @ Rengit

比星巴克咖啡館更有品味的咖啡店

參觀了玉佛寺,就在文律鎮上兜轉,最後來到鎮上一間很有特色的咖啡店。

店門外和窗前,爬滿了葡萄藤,這是比星巴克咖啡館Starbucks更有品味的咖啡店。

店門外和窗前,爬滿了葡萄藤,可以遮陽,從店裏的窗口望出去,不就是一幅畫嗎?

老闆是華人,泡咖啡的師傅是馬來女郎,跑堂的也是馬來女郎,她們親切的服務,帶有濃郁鄉情,在這裏和三五好友閑話家常,真是一大樂事,這種感覺在星巴克咖啡館找不到,而且比星巴克咖啡館更有品味。

一行五個人,每人一杯咖啡和一塊燒烤麪包,結賬時,總共十四令吉,比一杯星巴克咖啡還要便宜哩! @ Benut

龜咯Kukup來去

從笨珍沿著海邊公路,到了龜咯Kukup,這是一個漁村,漁民都是華人。

這裏的華人大多數祖籍福建金門,因此這裏儼然就是一個小金門。

這裏的水上房屋,很多都改為度假屋,度假屋的旅客,大都是新加坡人。

那些新加坡人找不回鄉鎮風情,卻在這裏得到慰藉,而這裏純樸的民風,就是一道美好的風景。

不可原諒的錯誤

來到中國河南鄭州,首先在市區內的豫滿餐館吃晚餐,飽食一頓後,閒步走出餐館,偶然看到牆上的題字,隸書還寫得四平八穩,只是內容中出現了錯字,應該是“不学礼,无以立。”這是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的原文,寫字的墨客未免錯得太離譜了!

隔天參觀少林寺,在園區內發現一塊石碑,也是寫錯了一個字,原本應該是“干雲”,卻寫成“千雲”,到底是撰寫者寫錯呢?還是刻石碑的工匠糊塗了?

鄭州是中原千年古都,文化底藴深厚,這種寫錯字的事情不應該發生。

錯字滿街

檳城椰腳街有一整列的兌換外幣專門店。我好幾次來到這裡兌換外幣,每次看到這裡的招牌上的中文用詞,總有意見。

為什麼要把“兌換”寫成“找換”,意思差太多了!更嚴重的是把“幣”寫成“弊”,真是氣煞人也!

檳城是旅遊天堂,現今滿街都是中國旅客,其他的洋鬼子看不懂中文那就算了,可中國人和各地区的華人都看得懂啊!

前幾天看到一則訊息,有人把“龍馬精神”寫成“龍馬神精”,就足以把某政黨的黨要罵個四腳朝天,可椰腳街的外幣商所犯的語文錯誤,豈不是更嚴重?

一介草民,只能徒呼無奈而已,希望檳州政府屬下掌管旅遊部的單位負責人,而且是懂中文的,來個改正錯別字行動。

@ Penang, Malaysia

南馬的天空

對於南馬柔佛州的人們來說,這裡的電視天線就是如此高,因為可以收看對岸鄰國新加坡的電視節目。

新加坡的電視頻率可以傳播到比自己國土不知大上多少倍的範圍,如果進入柔佛州境內,柔北的麻坡就有這種拔向高空的電視天線,直到柔南皆是如此。

馬新原為一體,兩地文化互相影響,柔佛人收看新加坡電視,收聽新加坡廣播,已成為慣常生活方式。

我住大山腳,如果也把電視天線弄得這麼高,應該可以收看到泰國電視節目,然而北馬人不會這麼做,畢竟文化隔閡太大了。

小鎮的咖啡店

在柔佛州南部的新加蘭(Senggarang)小鎮咖啡店品嘗這兒獨特的咖啡。這個地方盛產咖啡,難怪柔佛州的朋友只要談起新加蘭咖啡,都會眉飛色舞,仔細品嘗,並非虛言。
這間咖啡店雖然很普通,可是我們卻注意到一個特點,店主是華人,泡咖啡的頭手也是華人,跑堂的小弟卻是馬來人,顧客來自不同種族,包括馬來人。
小鎮的居民都很淳樸,只知咖啡香,哪管甚麼膚色。真正的馬來西亞人,就是要這樣的生活方式啊!

小鎮的理髮店

在柔佛的新加蘭(Senggarang)發現這間傳統理髮店。
店主人為顧客理髮已有五十年,就在這幾張人們幾乎已忘記的理髮椅上修剪了不知多少人的頭髮。
問理髮師傅理髮費用多少?他說馬幣6令吉。
如果你想回味小時候到理髮店理髮的情景,就來小鎮體驗一下吧。

小鎮壁畫

在雙溪大年約二十公里外,有一個小鎮名新文英,也叫錫米嶺,馬來名為Semeling。這是一個很普通不過的小鎮,數年前鎮內的一條後巷,畫了好多壁畫而名噪一時。
前兩天帶著家人去參觀,從巷頭到巷尾,認真瀏覽一番。
壁畫的色彩不復光鮮,大好的星期天,除了我這家人,竟沒看到其他跟我一樣閒情的路人甲乙丙丁。

布央谷博物館

今天終於來到布央谷博物館。
布央谷文明指的是公元二世紀至十四世紀的印度教古國——室利佛逝帝國。據說這個地方盛產白水晶。其歷史與印尼日惹的婆羅浮屠相近,比吳哥窟還要提早400年前建造。
這個古文明帶來了佛教和印度教文化,甚至也接觸過中華文化,馬來文化真要溯源,還必須從印度文化的影響切入以了解。
今天是星期日,看不到幾個游客來參觀,以後有機會,我樂意帶朋友去探訪這個古文明的發源地。
我們的國家也是東南亞其中一個千年古國,兩千年來受到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西方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可是人民並沒有歷史優越感,這是一種遺憾!

被時代淘汰的電話亭

被時代淘汰的公共電話機,仍殘存佇立在街邊。若干年後,幸運的話,在被破壞之前,還能以完整面貌出現在博物館內并告訴人們,我曾經被緊握,任由你們在風雨中情話綿綿,至于日常各種傳話,只要喂我吞下一枚硬幣,我也必定恪守為你們牽線的職責。

夕陽下的鐵橋

今天特地下车走到这座横跨槟吉两州边界的铁桥。
黄昏时分,来到桥前,看到的是一片苍凉。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桥下的慕达河是黄浊的,桥上一群马来青年也跟我一样,正极力捕捉铁桥之美。
我鼓起勇气登上桥板,小心翼翼地来回走了一趟,当停步往下看,数十尺的高度和桥下的河水,令我心惊胆颤,但还是捕捉到桥上的夕阳美。

搭火车

难得搭乘火车赴吉隆坡,而距离上一回搭火车应至少是三年前的事了。
途中依窗而坐,看尽沿途风光,尤其途经Bukit Merah,火车穿越沼泽地,两旁是水,是北马南下必经之胜景,我就在晨曦中再次享受这个期待已久的良辰美景。
在这么美好的旅途中,必定要有好书相伴,于是从书架上抽了一本《张爱玲传奇未完》,塞进行囊,就让张爱玲来解解旅困。

旧铁桥

下班后,原本想要在宿舍静下心来做点儿事情,可是想到家里的小冬冬生病了,决定再走一趟归家之路。

离开了双溪大年,走的是普通公路,经过了穆达河(Sungai Muda)——河的北岸是吉打州双溪大年,南岸则是槟城州的地界。

不知多少次渡过穆达河,每当看到那废弃多年的铁桥,总想驻足欣赏一番,想象当年槟吉两地的人们搭乘火车穿越这座铁桥时的情景,必定感动过火车上靠在窗边的文人墨客。然而我总是在铁桥旁的大桥上驱车奔驰而过,大桥另一边的铁桥美景一瞬间在车镜外划出视线。

今天不知从哪来了兴致,竟然把车子停放在大桥边,下车对着面前的铁桥发愣,那历尽沧桑的铁桥和桥下黄浊的河水,形成一道幽美风景。拍了几张照片,又踏上归程。

沿途花開風光

每年的三月份最令人陶醉,各地风铃木盛开的花朵,成为一道美景。
今天下班回家,走在日常喜欢的乡间小路,两旁的稻田,令人心旷神怡,加上路旁的风铃木,我还以为迷路了。
朋友们,您知道这是哪里吗?就在槟榔东海往平安村的半途中。

捕捉槟城街景

2013-11-11 18.04.28 2013-11-13 18.14.17

每天下班回家途中,我喜欢沿着海边的公路,一路欣赏沿途风光,经过槟城码头,就看到附近的“WISMA YEAP CHOR EE”,很有特色的建筑物。

趁塞车之际,我按下车门玻璃镜,把手机伸出去,捕捉了一两个镜头,从车后插身而过的摩托车骑士被阻碍了一下,看到我在塞车时还有如此兴致,也投以微笑。

关于粿条

2013-11-05 17.52.21
2013-11-05 21.16.52

在北马,粿条是一种很普遍的民间小食,从太平北上,直到玻璃市,到处都可以吃到粿条。在大山脚,也是到处都有粿条,有粿条汤,和炒粿条等。

谈到粿条汤,想起十几年前,有人认为“粿条汤”这一个词的语法不合中文语法规范,应该叫做“汤粿条”才对,就如“炒粿条”。把“粿条汤”的“汤”当做动词,类同“炒粿条”的“炒”,这样才叫做语法的动宾结构。此言一出,引来一些人的质疑,然后在报章上掀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笔战,“粿条汤”?“汤粿条”?一时传为笑谈,令人喷饭。

如果你来北马任何地方吃粿条汤,千万不要把“粿条汤”说成“汤粿条”,那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上班走过的路

2013-11-04 06.46.382013-11-02 07.01.41

每天在天亮之前,驱车到槟城上班。经过了乔治市的旧街道,天色还未完全亮,路灯也还未熄灭,路的尽头是准备要冒出来的晨曦,一路上的寂静,加上两旁古朴的二战前老店屋,构成了一种苍凉。说是苍凉,并不为过,因为在屋租统制法令废除后,乔治市不再是人烟稠密的住宅区,因为那“七十二房客”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剩下来的老店屋大都变成了古迹。

每天走在乔治市的街道上,看到了繁华的一面,也看到苍凉的一面,就好像梦幻一样。槟城的确是一座梦幻之岛,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美不胜收的胜景,更有时代更迭留下来的历史遗迹令人缅怀。走在任何一条街道,也好像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现代的一面令人赞叹,传统的一面令人悠然神往。

新关子角美景

2013-10-24 16.56.35 2013-10-24 16.57.24

我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开车回家,总要经过学校附近的新关子角岸边,这是一段非常愉快的回程。

曾经有人经过这里,发出赞叹“好美啊!”今天经过这里,实在忍不住了,停车路边,把这一声“好美”化为永恒的美丽。

下次来槟城,再听你那一声赞叹。

第三次看到的新关子角日出

2013-10-08 07.21.21 2013-10-08 09.59.55

每一次去学校附近的新关子角看日出,总有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一次我又去等待日出,满天的朝霞把看日出的人们迷住了。

我爱看日出,来菩提独中快一年了,特地到新关子角看日出只有三次,每一次都拍下一张照片,然后存放在手机里。

每次看日出,总见到有人跟我一样,用相机把那瞬间的美景捕捉下来,然后带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我也知道有人跟我选择了同一角度,把那瞬间的美景带走了。

看日出的心情应该是很舒畅的,因为要去拼搏的事业,就从这一刻开始,要去追求的理想,起点也在这里。

在岸边看日出的情人,你们的爱情,早已被那朝霞迸射出的万道金光染红了啊!

迷路惊见梦幻岛

536954_10201036819457546_1531069446_n 1005490_10201036820377569_1512057811_n

今天下午,与两名老师率领了一群学生去位于峇六拜(Bayan Lepas)的正向教育中心参加读书会。结束后,就直接驱车返家,不料在离开中心时迷了路,走到海边,停车歇息一下,欣赏待会儿要经过的槟城大桥和对岸。

每天来回于槟城威省两岸,看不厌的青山绿水,还有海天一色的景色,竟然忘了工作一整天后的疲惫。

第一次看到的新关子角日出

150457_10200182100450105_1982941715_n

今天是我第一天来菩提独中上班,由于不熟悉路径,因此就提早出门。清晨6点中就驱车出门,从大山脚来到槟城,感到校门口,还不到7点钟,天还没亮,校门也没开,我就到了学校附近的新关子角逛逛,顺便看日出。

第一次在槟岛看日出,被那美景迷住了,随手就用手机把眼前的晨曦拍摄下来,作为来槟岛第一天上班的纪念照片。